五更钟漏歇,千门扃钥开。
紫宸残月下,黄道晓光来。
辨色趋中禁,分班列上台。
祥烟初缭绕,威凤正裴回。
斧藻归全德,轮辕适众材。
化成风偃草,道合鼎调梅。
渥命随三接,皇恩畅九垓。
嘉言造膝去,喜气沃心回。
东阁延多士,南山赋有台。
阳春那敢和,空此咏康哉。
诗句
五更钟漏歇,千门扃钥开。
紫宸残月下,黄道晓光来。
辨色趋中禁,分班列上台。
祥烟初缭绕,威凤正裴回。
斧藻归全德,轮辕适众材。
化成风偃草,道合鼎调梅。
渥命随三接,皇恩畅九垓。
嘉言造膝去,喜气沃心回。
东阁延多士,南山赋有台。
阳春那敢和,空此咏康哉。
译文
清晨五更钟鸣,宫门已经打开。
在紫宸殿的残月下,曙光洒满宫殿。
辨认着天色,向中禁走去,分班站立在台上。
祥云缭绕,凤凰盘旋,威严之气弥漫四方。
选拔贤能之人,归功于全德之才;
选用贤能之材,适应众人之用。
教化如同春风,使草木偃伏,和谐如鼎调和梅花。
接受重任,三次传递,皇恩浩荡,覆盖九域。
美好的言论来到我膝边,使我欢喜不已。
东阁延请贤良之士,南山赋诗吟咏高台。
春天的美好,不敢与之作比较,只能空自吟咏《康乐》。
注释
- 奉和李相公早朝于中书候传点偶书所怀奉呈门下相公:奉和李相公,即指唐代诗人白居易。奉和:表示恭敬地模仿、继承前人的风格创作。李相公:指李吉甫(758年—816年),字公垂,唐代中期宰相,文学家,诗人,政治家,以直言敢谏闻名。中书:中书省,古代官署名。传点:传达旨意或命令。偶书:偶然写成的文章。所怀:心中所想。奉呈:敬呈。门下:指宰相办公室的门户。
- 五更钟漏歇,千门扃钥开:五更时天刚破晓,宫中的大门已经打开迎接朝臣。五更:古代计时法,一夜分为五更,一更相当于现代的两个小时。漏:古代一种计时仪器,铜壶滴漏,用以计时。歇:停止。千门:皇宫内所有大门的总称。扃钥:关闭的门闩钥匙,引申为开启的意思。
- 紫宸残月下,黄道晓光来:在紫宸殿残留的月光中,晨曦逐渐升起,带来温暖的光芒。紫宸:皇帝居住的地方。余:留下的痕迹。黄道:古人认为太阳从东方升起,经过黄道十二宫后向西降落。晓光:清晨的阳光。
- 辨色趋中禁,分班列上台:辨别天色,走向中宫值班的地方,分班站立在朝廷之上。辨色:观察天象的颜色变化来判断时辰。趋:前往,趋向。中禁:宫廷之内。分班:按照一定的班次排列。列上台:站在朝廷之上。
- 祥烟初缭绕,威凤正裴回:祥云缭绕,凤凰盘旋,象征着吉祥和尊贵。缭绕:缠绕环绕。威凤:象征尊贵、威严的凤凰。裴回:盘旋的样子。
- 斧藻归全德,轮辕适众材:选拔贤能之人,归功于全德之才;选用贤能之材,适应众人之用。斧藻:比喻提拔任用人才,如同雕刻美玉一样精心挑选。全德:具备全部美德的人。轮辕:车轮和车辕,比喻各种人才。
- 化成风偃草,道合鼎调梅:教化就像春风那样能使草木随风而倒伏,和谐之道就像鼎调中的梅香四溢。化成:教化形成。偃草:倒下的草,比喻被教化的人。道合:道理相合。鼎调:古代用来调味的鼎,这里比喻和谐之道。
- 渥命随三接,皇恩畅九垓:受恩宠者接连不断地得到重用,皇恩浩荡,遍及整个天下。渥赐:恩泽深厚的赐给。三接:多次接任官职。皇恩:皇帝的恩惠。畅:遍布、广泛。九垓:极远的地方,古代以九个方格里为一垓,形容范围广阔。
- 嘉言造膝去,喜气沃心回:美好的言辞让我感动得跪到膝盖那里聆听,喜悦的气息充满我的心房。造膝:跪拜在膝盖上,表示谦恭地倾听。喜气:喜悦的气氛。沃:充满的意思。
- 东阁延多士,南山赋有台:在东阁邀请众多的贤才,在南山上赋诗歌颂。东阁:指翰林院的东阁,古代文人学士聚集之地。多士:众多的贤才。南山:《楚辞·招隐士》中有“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句子,后人因此以“南山”代表隐居之地。赋有台:在南山上赋诗歌颂。
- 阳春那敢和,空此咏康哉:春天的美好,我不敢与之相提并论,只能空自咏唱《康乐》。阳春:指美好的春天。那:代词。敢:不敢。和:比拟、相比之意。康哉:欢乐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