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从桓公猎,何能伏虎威。

一朝沟陇出,看取拂云飞。

《马诗二十三首》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其中《马诗二十三首·其十五》是其中的一首。此诗通过比喻表达了诗人对英勇、忠诚和自由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下面将逐句对这首诗进行解读:

  • 诗句原文:
    不从桓公猎,何能伏虎威。
    一朝沟陇出,看取拂云飞。

  • 译文:
    不追随齐桓公狩猎,如何展现你非凡的勇气和威力?
    一旦走出僻野之地,定会看到你如拂云飞翔。

将对每一句进行更深入的赏析:

  1. “不从桓公猎”:这里的桓公指的是齐桓公,他是春秋时的齐国国君,以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而闻名。诗人通过这个典故,表达了自己对于追随明主、展现自己才能的渴望。在古代,贤臣往往需要有君主的支持才能施展才华,这里用“不从桓公猎”来隐喻自己的志向。

  2. “何能伏虎威”:这里的“伏虎威”是一个形象化的表达,意味着强大的力量和威严。诗人通过反问,表达了如果不跟随明主,就不会有机会展现自己的能力。这种表达方式,既展现了诗人的自信,也体现了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期待。

  3. “一朝沟陇出”:这里的“沟陇”指的是僻静的田野或山谷,用来形容一个没有见过世面的地方。诗人通过这个意象,表达了自己即将走出僻静之地,迎接新挑战的决心。这里的“出”,既有出现的意思,也有超越的含义,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积极期待。

  4. “看取拂云飞”:“拂云飞”形容马匹奔腾时的姿态,如同云雾被风吹拂般壮观。这里用来比喻诗人所希望的未来景象,即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像云中的飞马一样,飞得更高更远。

通过对这首诗的逐句分析,可以看出李贺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表达了自己对英雄气概和自由精神的追求。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人们对理想状态的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