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浊星难见,州斜日易晡。
通宵但云雾,未酉即桑榆。
瘴窟蛇休蛰,炎溪暑不徂。
伥魂阴叫啸,鵩貌昼踟蹰。
乡里家藏蛊,官曹世乏儒。
敛缗偷印信,传箭作符繻。
椎髻抛巾帼,镩刀代辘轳。
当心鞙铜鼓,背弝射桑弧。
岂复民氓料,须将鸟兽驱。
是非浑并漆,词讼敢研朱。
陋室鸮窥伺,衰形蟒觊觎。
鬓毛霜点合,襟泪血痕濡。
倍忆京华伴,偏忘我尔躯。
谪居今共远,荣路昔同趋。
科试铨衡局,衙参典校厨。
月中分桂树,天上识昌蒲。
应召逢鸿泽,陪游值赐酺。
心唯撞卫磬,耳不乱齐竽。
海岱词锋截,皇王笔阵驱。
疾奔凌騕袅,高唱轧吴歈。
点检张仪舌,提携傅说图。
摆囊看利颖,开颔出明珠。
并取千人特,皆非十上徒。
白麻云色腻,墨诏电光粗。
诗句逐句释义
- 气浊星难见,州斜日易晡。
- 描述天气阴沉,星辰难以分辨,阳光斜照在倾斜的太阳上,意味着天色昏暗或阴雨连绵。
- “气浊”:指天空中云层厚重,光线被阻挡。
- “州斜日易晡”:形容日落后天色变得暗淡,傍晚时分天已偏斜,意味着时间临近黄昏或夜晚。
- 瘴窟蛇休蛰,炎溪暑不徂。
- 瘴气弥漫的洞穴里蛇类蛰伏不再活动,炎热的河流(如长江)也未感到酷热。
- “瘴窟”:指有瘴气的山间洞穴,通常与毒蛇等生物相关。
- “炎溪”:泛指高温的河流或水域,如长江。
- “暑不徂”:表示炎热之河没有感觉到酷热。
- 伥魂阴叫啸,鵩貌昼踟蹰。
- 描述鬼魂在阴暗处发出悲鸣,以及鸟儿在白昼徘徊不进。
- “伥魂”:古时传说中被鬼魅驱使而失去魂魄的人的灵魂。
- “鵩”:一种鸟,即杜鹃,常因其凄厉的啼叫声被人联想到哀伤。
- “踟蹰”:犹豫不决,徘徊不定的状态。
- 乡里家藏蛊,官曹世乏儒。
- 家乡的人们家中珍藏着毒物(可能指的是毒药),官府里缺少读书人。
- “蛊”:古代的一种神秘毒药,用于施毒害人。
- “世乏儒”:意味着社会缺乏读书人,即文化水平较低的官员。
- 敛缗偷印信,传箭作符繻。
- 描述人们偷偷地收集钱币并伪造印信,使用箭矢作为符节进行传递。
- “敛缗”:收集钱币,这里特指私收税金。
- “印信”:官方印章和文件,用以证明身份或权力。
- “传箭”:传递箭矢,象征传递信息或命令。
- 椎髻抛巾帼,镩刀代辘轳。
- 人们头戴椎形发髻,抛弃了华丽的头饰和巾帼,用木制的刀具代替了手摇辘轳车。
- “椎髻”:将头发绑成椎状的发髻。
- “抛巾帼”:丢弃头饰。
- “镩刀”:用来砍削的工具,类似于现在的斧子。
- “辘轳”:一种机械装置,用于取水或搬运重物。
- 当心鞙铜鼓,背弝射桑弧。
- 警惕着悬挂铜鼓以警戒,背着弓箭准备射击。
- “鞙”:古代乐器,此处可能是指悬挂于门上的铜鼓。
- “背弝”:背着弓箭,准备作战。
- “射桑弧”:在古代,人们会以桑树枝制成弧状物来发射,象征着招亲或战斗。
- 岂复民氓料,须将鸟兽驱。
- 表达对民间百姓的忧虑,认为他们需要被管理和驱使像鸟兽一样行动。
- “岂复民氓料”:难道还需要再去管理百姓吗?”民氓”:普通百姓。
- “须将鸟兽驱”:必须像对待鸟儿和野兽那样去驱使和管理他们。
- 是非浑并漆,词讼敢研朱。
- 世间的是非混淆如同涂上漆一样难以分辨,而诉讼案件中的言辞辩论却敢于使用红颜色的朱砂。
- “浑并”:混合在一起,比喻界限不清。
- “研朱”:在古代文书中使用朱砂作为红色的颜料书写。
- 陋室鸮窥伺,衰形蟒觊觎。
- 描述在一个简陋的屋子中,鸮鸟和蟒蛇都在暗中观察,伺机而动,喻意暗地里有所图谋。
- “陋室”:简陋的居所。
- “窥伺”:暗中观察。
- “衰形”:这里指年岁已大、体态衰老的样子。
- “觊觎”:贪心地想要得到某物。
- 鬓毛霜点合,襟泪血痕濡。
- 描述鬓角的白发像霜雪一样斑白,眼中的泪水已经模糊了视线。
- “鬓毛”:指鬓边的毛发,泛指老年人的头发。
- “襟泪”:眼泪流过胸前的衣服。
- “血痕”:血液渗透的痕迹,这里可能指泪水。
- 倍忆京华伴,偏忘我尔躯。
- 更加怀念京城中的好友,却忘记了自身的存在。
- “倍忆”:加倍地思念。
- “京华”:指京城中的繁华之地。
- “我尔”:你的我,你的身体。
- 可能在这里表达对自己身体的忽略或者遗忘。
- 谪居今共远,荣路昔同趋。
- 如今自己因为贬谪而被流放到远方,而过去追求功名的道路却是共同的。
- “谪居”:因罪被贬到外地居住。
- “共远”:一起被流放。
- “荣路”:通往高位的路径或途径。
- “昔同趋”:过去的共同追求。
- 科试铨衡局,衙参典校厨。
- 科举考试时,参与管理考场的官员们负责监督考场秩序,同时还有厨师参与监考。
- “科试”:科举考试,中国古代选拔士人的制度。
- “铨衡局”:掌管考核、选拔官吏的机构。
- “衙参”:参与管理衙门事务。
- “典校厨”:参与监考厨房,确保饮食安全。
- 月中分桂树,天上识昌蒲。
- 在月亮照耀下,桂树的影子分明可辨;而在天上,也有星星能够辨识出昌蒲的位置。
- 桂树与昌蒲都是中国神话中的象征。
- 这里的”月中”与”天上”都暗示了某种超越尘世的观测或理解能力。
- 应召逢鸿泽,陪游值赐酺。
- 应召赴宴时遇到了鸿雁群飞的场面,陪同游览时有幸参加朝廷的赐宴(宴会)。
-“应召逢鸿泽”:应命而去迎接鸿雁群飞的壮观景象。
- “陪游”:陪同游览。
- “值赐酺”:有机会参加皇帝亲自主持的宴会。
- 心唯撞卫磬,耳不乱齐竽。
- 内心只关注钟磬的声音,不受其他杂音干扰;耳朵也不听管乐器齐奏的声音,专心聆听钟磬的音乐。
- “撞卫磬”:敲击保卫宫廷所用的石磬。
- “耳不乱齐竽”:形容专心致志,不为外界纷扰所动。
- 海岱词锋截,皇王笔阵驱。
- 形容文才如海浪般汹涌澎湃,文笔如君王指挥的军队一般不可阻挡。
- “海岱”:大海和高山,这里比喻文章气势宏大如海洋高山。
- “词锋”:文章的锐利锋芒。
- “皇王笔阵”:比喻文章写得雄浑有力,如皇帝御驾亲征一般威武。
- 这里的比喻强调了作者文才的强大和影响力。
- 疾奔凌騕袅,高唱轧吴歈。
- 快速奔跑犹如骏马奔腾,高声歌唱如同敲打乐器般响亮。
- “凌騕袅”:形容马匹奔驰时的矫健姿态。
- “轧吴歈”:形容歌声高昂有力。
- 这些描写传达了一种生动、激昂的氛围,体现了作者内心的激情与活力。
- 点检张仪舌,提携傅说图。
- 检查张仪的舌头是否完整无缺,提起并扶持傅说的形象。
-“点检张仪舌”:检查是否有残缺,喻意审视、审查。
-“提携”:扶持、提拔的意思。
-“傅说”:相传为商朝大臣,以智谋著称,这里是比喻受到重视的人物。
- 此句表达了对某人的重视和期望其得到发展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