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原青垄渐成尘,汲井开园日日新。
四月带花移芍药,不知忧国是何人。
贞元十四年旱甚见权门移芍药花
解析吕温《贞元十四年旱甚见权门移芍药花》诗句及赏析
- 诗作背景与创作缘由
- 唐代社会现状:当时唐德宗贞元十四年,国家遭遇严重的旱情,农田失修导致庄稼枯萎,人民生活困苦。
- 诗人身份与初入仕途:诗人吕温,字和叔,又号东野,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他于798年(唐德宗贞元十四年)中进士,初入仕途时目睹了朝廷中的腐败现象,对官场上的奢靡之风深感愤慨。
- 事件起因:在这场大旱面前,一些贵族权贵却只顾自己享乐,移栽芍药等珍贵花卉,忽视了百姓的疾苦。
- 诗意解读与艺术手法
- 绿原青垄渐成尘:描绘了干旱带来的土地贫瘠景象,绿原变成了尘土般的枯黄,形象地表达了旱灾给大地带来的沉重影响。
- 汲井开园日日新:“汲井”一词暗示着权贵们为了自己的享乐而忙碌地从井中汲取水源,“开园圃”则展现了他们对花园、花园里种植的花草树木的维护和照料。
- 四月带花移芍药:诗人用夸张的手法来表达权贵们在如此艰难的时刻还不忘追求奢华享受,将珍贵的芍药花移植到自己的府邸之中。
- 不知忧国是何人:诗人通过反问的方式,批评那些权贵们只顾享乐、不关心百姓疾苦的行为,感叹国家未来无继之人。
- 关键词注释与深层含义
- 权门:指当时的贵族官僚阶级,他们以权势为依托,骄奢淫逸。
- 移芍药:象征权门贵族们的享乐生活,芍药作为珍稀花卉,被移走意味着其失去原有的价值。
- 忧国是何人: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以及对那些不顾民生、只知享乐之人的批评。
- 作品特色与历史影响
- 语言清新:诗人用词简洁明了,没有过多的修饰,使得诗句更加质朴自然。
- 对比鲜明:通过对权门与农民的对比,突出了权贵们的奢侈与百姓的苦难。
- 富有哲理:诗中不仅反映了现实社会的黑暗,还蕴含了深刻的政治思想和社会批判。
- 赏析与思考
- 诗人吕温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他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
- 在当代阅读这首诗,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和人性的光辉,以及对于权力、金钱和享乐主义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