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身何必是,避俗岂能全?
动息都无隔,浮沉最可怜。
嵇山《高士传》,庄叟《让王篇》。
逃名遂得志,□□若为传?

下面是对这首诗《赠山居黄道士》的逐句释义、译文、关键词注释以及赏析。

诗句释义与译文

第一句:洁身何必是,避俗岂能全?

  • 洁身:保持自己的纯洁或清白。
  • 何必是:为什么非要这样呢?表示否定的态度。
  • 避俗:避免世俗的纷扰或诱惑。
  • 岂能全:怎么能够完全避免呢?表示疑问和无奈。
  • 动息:行动时的动静。
  • 都无隔:没有障碍,没有任何阻碍。
  • 浮沉:比喻世事的变化无常。
  • 最可怜:非常可怜,令人同情。

第二句:嵇山《高士传》,庄叟《让王篇》。

  • 嵇山:指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高士嵇康,他以高洁著称。
  • 高士传:描述高士们生平事迹的书籍或传记。
  • 庄叟:指的是庄子,道家哲学家,以智慧和超然著称。
  • 让王篇:可能是关于放弃权力,追求更高理想的故事或篇章。

翻译

洁身何必是,避俗岂能全?动息都无隔,浮沉最可怜。嵇山高士传,庄叟让王篇。逃名遂得志,若为传?

注释与赏析

注释

  1. 洁身:保持自身清白。
  2. 何必是:为何要如此。
  3. 动息:指人的活动,包括行走与静坐。
  4. 动息都无隔:行动时无障碍,形容自由自在。
  5. 最可怜:感到悲哀或怜悯。
  6. 嵇山:指中国历史人物嵇康。
  7. 高士传:记载古代高节之士生平的书籍。
  8. 庄叟:庄子,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
  9. 让王篇:一种寓言故事,可能讲述放弃权力以求更高的道德境界。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名利看淡的情怀。首句表达了作者认为保持自身的纯洁比躲避世俗更为重要。第二句提到了两位历史人物——嵇康与庄子,他们分别代表了不同的生活方式与哲学思想,反映了作者对不同选择的思考。第三句“动息都无隔,浮沉最可怜”描绘了隐居者与尘世隔离的状态及其内心的凄凉感,显示了作者对生活无常的感慨。最后几句则转向了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暗示了对逃离世俗追逐名利的行为的认可与赞赏。整体上,诗作透露出一种超脱现实、追求心灵自由的境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