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城仙观启,青山梵宇裁。
中天疏宝座,半景出香台。
雁翼金桥转,鱼鳞石道回。
经文连树刻,仙影对岩开。
别有迷方者,终惭无碍才。
抠衣祇杖锡,敛袂谒浮杯。
暂识𡺸阇岭,联询劫烬灰。
持花龙女至,献果象王来。
讲坐真乘阐,谈筵外法催。
方希除八难,从此涤三灾。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佛寺风光的七绝。首二句写山门,次二句写佛殿。后四句写佛殿内的佛像和供品。诗中以“启”、“裁”、“转”、“回”、“开”等动词,表现了游人进入寺门、登上大殿、观看佛像、参拜佛像的情景,生动地再现了佛寺的庄严景象。最后两句是全篇点睛之笔,写出了诗人在佛寺中的所见所感:佛寺里的佛像众多,供品丰富,使他感到十分高兴。他希望自己能像佛祖那样有智慧,能除八难,从三灾。这表达了他虔诚信佛、向往光明的美好愿望。
本诗前四句写山门,后四句写佛殿。首联写山门,“赤城仙观启”,即山门上刻着“赤城仙观”四个大字,说明这是一座道观。“青山梵宇裁”即佛殿建在青山之中,“裁”是裁割、截取的意思,用来形容佛殿建筑与青山融为一体。颔联写佛殿,“半景出香台”,佛殿内香烟缭绕,香炉里冒出袅袅烟雾,飘散到大殿外。“雁翼金桥转,鱼鳞石道回”,佛殿门前有座金桥,飞檐流丹,犹如一群雁翅;两旁有如鱼鳞般的石阶,层层叠叠。尾联写佛殿内的佛像和供品。佛殿内供奉着许多佛像,“经文连树刻”即佛祖留下的经卷密密麻麻,刻满了整棵树木。“仙影对岩开”,佛像背后有一块岩石,上面刻有仙人的画像。“别有迷方者”即另有一种迷失的人,指那些不守戒律、迷恋酒色之徒。“终惭无碍才”即我深感惭愧,因为我没有达到那种不受任何诱惑的境界。
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当时诗人正担任左拾遗(谏官),曾因直言进谏而得罪权相李林甫,被贬为江浦(今属江苏)司马。开元十年(722年),诗人奉诏东还,途经庐山,游览了著名的佛教圣地——东林寺,于是写下了这首描写东林寺的七绝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