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下赤霄符,搜求造化炉。
中台归内座,太一直南都。
黄霸乘轺入,王尊叱驭趋。
万人东道送,六纛北风驱。
栈阁才倾盖,关门已合繻。
贯鱼行逦迤,交马语踟蹰。
去速熊罴兆,来驰虎豹夫。
昔怜三易地,今讶两分途。
别路环山雪,离章运寸珠。
锋铓断犀兕,波浪没蓬壶。
区宇声虽动,淮河孽未诛。
将军遥策画,师氏密吁谟。
汉上坛仍筑,褒西阵再图。
公方先二虏,何暇进愚儒。
诗句释义
1 “帝下赤霄符,搜求造化炉”:皇帝颁发了红色天书,寻求宇宙的奥秘。
- “赤霄符”:红色天书通常指代帝王的命令或诏书。
- “搜求造化炉”:形容帝王试图掌握和理解自然界的规律和原理。
- “中台归内座,太直南都”:中台上朝后返回内座,太直(即太常寺)位于南方。
- “中台”:古代宫廷中重要的建筑之一,象征权力和地位。
- “归内座”:回到宫中的位置,可能意味着处理政务。
- “太直”:古代负责礼仪、祭祀等事务的部门。
- “黄霸乘轺入,王尊叱驭趋”:黄霸乘坐马车进入,王尊驱马疾驰而来。
- “黄霸”: 汉宣帝时期的贤臣,以其清廉著称。
- “乘轺”: 古代官员出行时乘坐的轻便马车。
- “叱驭”: 用马鞭指挥马匹前进。
- “万人东道送,六纛北风驱”:成千上万的人向东道送别,六面大旗在北风中挥舞。
- “万人”:数量众多的人民。
- “东道”: 东方的道路,这里指去往西方的路途。
- “六纛”:古代军队中使用的大型旗帜,代表军队。
- “栈阁才倾盖,关门已合繻”:只有栈阁的门户才被打开,关门已经合上。
- “栈阁”:古代的一种楼阁结构,用于存储或运输货物。
- “倾盖”:形容门扉被推开。
- “繻”:一种古代的通行证或凭证。
- “贯鱼行逦迤,交马语踟蹰”:鱼贯而行,马匹交杂着交谈。
- “贯鱼”:形容队伍整齐排列像鱼一样。
- “去速熊罴兆,来驰虎豹夫”:离去迅速如熊罴,归来迅捷如虎豹。
- “熊罴”和”虎豹”都是猛兽,用以比喻勇猛的战士或强大的力量。
- “昔怜三易地,今讶两分途”:以前怜悯三次更换地点,现在惊讶两地分开行走。
- “三易地”:多次更换地方。
- “两分途”:两地分道。
- “别路环山雪,离章运寸珠”:分别的道路环绕着山间飘落的雪花,离别的章节如同珍贵的珠宝。
- “离章”:离别时的文书或书信。
- “运寸珠”:比喻珍贵或难得的东西。
- “锋铓断犀兕,波浪没蓬壶”:锋利的刀刃切断犀牛角和兕角,波浪淹没了蓬壶宫。
- “锋铓”:刀剑的锋利部分。
- “犀兕”:犀牛和兕牛,都是凶猛的动物。
- “波涛”:波浪。
- “区宇声虽动,淮河孽未诛”:尽管天下骚动,但淮河的祸乱还未被铲除。
- “区宇”:全国或整个区域。
- “声虽动”:虽然有动荡的声音,但实际行动并未开始。
- “淮河”:中国古称,是淮河流域的总称。
- “将军遥策画,师氏密吁谟”:将军在远处筹划策略,师氏在私下里秘密谋划。
- “将军”:这里可能指的是一位军事将领。
- “遥策画”:从远处制定策划。
- “师氏”:这里也可能是指一位擅长谋略的军事专家。
- “汉上坛仍筑,褒西阵再图”:汉山上仍然修建了祭坛,褒谷西边重新规划了战阵。
- “汉上坛”:汉山上的祭坛,可能是为了纪念某个历史事件而建立。
- “褒西阵”:指在褒谷西面的战场进行新的军事部署。
- “公方先二虏,何暇进愚儒”:您正在先解决两个敌人的问题,哪里还有时间去推荐愚蠢的书生?
“二虏”:指两个敌对的国家或势力。
“公方”:这里可能是指某个人或某个团体。
“进愚儒”:推荐无知的书呆子。
译文
皇帝颁发了红色天书,寻求宇宙的奥秘。中台上朝后返回内座,太直(即太常寺)位于南方。黄霸乘坐马车进入,王尊驱马疾驰而来。成千上万的人向东道送别,六面大旗在北风中挥舞。只有栈阁的门户才被打开,关门已经合上。鱼贯而行,马匹交杂着交谈。离去迅速如熊罴,归来迅捷如虎豹。以前怜悯三次更换地点,现在惊讶两地分开行走。分别的道路环绕着山间飘落的雪花,离别的章节如同珍贵的珠宝。锋利的刀刃切断犀牛角和兕角,波浪淹没了蓬壶宫。虽然天下骚动,但淮河的祸乱还未被铲除。将军在远处筹划策略,师氏在私下里秘密谋划。汉山上仍然修建了祭坛,褒谷西边重新规划了战阵。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奉和诗,表达了对皇帝颁发的红色天书的敬仰以及对国家大事的关注。通过对皇帝与大臣们的互动和朝廷的繁忙场景的描述,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和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