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木丛林号白云,高岩更去谒观音。
路登青嶂上头上,寺隐白云深处深。
法鼓震开天地眼,飞轮推出圣凡心。
时人到此如中悟,何必南岩海上寻。
白云岩
古木丛林号白云,高岩更去谒观音。
路登青嶂上头上,寺隐白云深处深。
法鼓震开天地眼,飞轮推出圣凡心。
时人到此如中悟,何必南岩海上寻。
注释:
- 白云岩:位于福建武夷山的一处名胜,以白云岩而得名。
- 古木丛林号白云:描述白云岩周围古树参天,云雾缭绕的景象。
- 高岩更去谒观音:指前往白云岩深处拜访观音菩萨。
- 路登青嶂上头上:形容山路蜿蜒曲折,攀登至高峰。
- 寺隐白云深处深:指寺庙隐蔽在白云深处,景色幽静。
- 法鼓震开天地眼,飞轮推出圣凡心:比喻佛法的力量能够打开人们的眼界,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
- 时人到此如中悟:表示人们来到这里如同获得了一次深刻的领悟。
- 何必南岩海上寻:意思是说,不必到南海的南岩去寻找佛教圣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白云岩的喜爱之情。首句通过“古木丛林号白云”展现了白云岩周边的自然风光,给人以宁静、神秘的感受。第二句“高岩更去谒观音”表达了诗人对观音菩萨的崇敬和虔诚。第三、四句“路登青嶂上头上,寺隐白云深处深”则形象地描绘了山路崎岖、寺庙隐秘的情景。第五、六句“法鼓震开天地眼,飞轮推出圣凡心”运用了佛教典故,表现了佛法的力量。最后两句“时人到此如中悟,何必南岩海上寻”则是对前文的总结,强调了这里已经足够让人顿悟,无需再远行寻找其他地方。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和宗教信仰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