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正邀欢,林亭春未兰。
攀岩践苔易,迷路出花难。
窗覆垂杨暖,阶侵瀑水寒。
帝城归路直,留兴接鹓鸾。

【注释】

公子:贵族子弟。山亭:山中的亭子。寒字:《诗·邶风》有“谁谓雀无角,何以穿屋椽?”等句,郑玄笺云:“以寒字为角。”《汉书·东方朔传》注引作“雀”。颜师古注云:“寒字或作‘雀’字。……雀,鸟名也。言其形似人之角,故谓之雀。”即雀。这里泛指小鸟。欢:欢乐。兰:兰花。攀岩践苔易:爬山涉水容易。迷路出花难:迷失在花丛中难以找到出路。窗覆垂杨暖:窗帘遮住了垂柳的树荫,阳光温暖照进屋内。阶侵瀑水寒:台阶上踏着溅起的水花,感觉寒冷透骨。帝城归路直:皇帝所居的都城回家的路非常直。留兴接鹓鸾:留下兴趣和兴致接待朝廷的贤士和大臣。鹓鸾:鹓和銮,都是古代传说中的神鸟名。《后汉书·郭太传》:“(郭泰)每行,常驾赤蹇马,绝尘,过者皆笑其为曳绮王。……遂止于家,与诸生讨论五经。”

【赏析】

这是一首写春游的七言律诗。全诗以“春”字统摄全篇,描写了春天山亭宴乐的热闹场面,以及诗人在游宴过程中所见、所感。

首联“公子正邀欢,林亭春未兰”,点明时间是春天,地点是在林亭,说明公子邀请了宾客们来此游玩。“正”字表现了公子的高兴心情。“欢”是宴乐时人们的心情,这两句写出了宴会的气氛是欢快热烈的。

颔联“攀岩践苔易,迷路出花难”,从侧面写出山亭的幽美景色。“攀岩践苔”是说山亭周围环境清幽,人迹罕至;“践苔易”,意思是踩在苔藓之上很容易;“迷路出花难”,是说在花丛之中迷失方向难以出来。“易”与“难”是反义词,但在这里却是对仗工整,互文见义,写出了诗人对大自然之美的赞叹之情。

颈联“窗覆垂杨暖,阶侵瀑水寒”,进一步描绘了宴会的场景。“窗覆垂杨暖”,是指宴会室内外景物的映衬,窗外杨柳婆娑,给室内增添了几分温馨的气氛;“阶侵瀑水寒”,则是指庭院内流水声潺潺,给人带来清凉之感。这两句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尾联“帝城归路直,留兴接鹓鸾”则是对全诗主旨的总结。“帝城归路直”是说宴会结束后,诗人返回都城的路途非常顺畅;“留兴接鹓鸾”则是指诗人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有机会与朝廷的贤士和大臣们结交朋友。这两句既是对前文的总结,又是对未来的期望和憧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