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午离筵到夕阳,明朝秦地与吴乡。
同年多是长安客,不信行人欲断肠。
日午离筵到夕阳,明朝秦地与吴乡。
同年多是长安客,不信行人欲断肠。
注释:
- 日午:指中午时分,太阳正高的时候。
- 离筵:离别的酒席。
- 夕阳:太阳即将落山的景象。
- 明朝:即明天,暗示着未来的行程。
- 秦地:古代秦国的所在地,这里代指远方或陌生的地方。
- 吴乡:吴地,古代吴国的领地,现泛指江南地区。
- 同年:指的是同科举考中的同年进士,也就是同榜进士。
- 长安客:长安古称,是当时首都的代名词,也指那些从长安来的客人。
- 不信:不相信,表示对他人情感的不理解或不信任。
- 行人:这里特指旅途中的人,可能指诗人自己也可能是其他同行之人。
- 欲断肠:形容极度悲伤痛苦的心情,如同要断了肠子一般。
赏析:
此诗通过描绘一幅日暮时分的别离画面,表达了作者对于即将到来的旅程的依依不舍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诗中的“日午离筵到夕阳”和“明朝秦地与吴乡”,巧妙地运用时间和地理的双重变化来渲染氛围,增强了诗句的情感深度。而“同年多是长安客”则揭示了诗人在这次旅程中将面对的一群有共同经历背景的同道中人,这种情感联结为旅程增添了一种特别的温暖和归属感。最后一句“不信行人欲断肠”更是直抒胸臆,表现了对同伴深切的同情和理解。整体而言,这首诗以其深情厚意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唐代诗人杜荀鹤对友情、离别以及人生旅途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