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虢吞虞未息兵,柔秦败楚霸威成。
文公徒欲三强服,分晋元来是六卿。

【注释】

门:通“城”,指国都。文公:春秋时晋国君主晋文公重耳(前725—前636),姬姓,名重耳,春秋五霸之一。

虢(ɡuó):古国名,在今河南陕县西南。

虞:古国名,在今山西平陆县北。

柔秦:指秦国。

霸威成:指威震四方。

分晋元来是六卿:分晋,指晋国分裂为韩、赵、魏三个国家;元来,指后来;六卿,原指春秋时的六家世族,后泛指权臣。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中通过写晋文公的事迹,表达了对春秋战国时代诸侯争霸的感慨。诗中说:灭了虢国吞并虞国,没有停止过战争,但晋文公却使秦国和楚国都为之败北,威震四方。晋文公本来只想制服三个强国,而没想到最后反而被六个卿大夫所分割。

全诗以“春秋战国”开头,点明主题,接着用“门 文公”二字作总括句,概括了晋文公一生的主要活动。中间四句,从三个方面来描写晋文公的事迹:灭虢吞虞止兵戈,柔秦败楚威四方。最后一句,点出晋文公的用心所在,即他只欲制服三个强国,却未料到最终被六个卿大夫分裂的结果。

此诗语言简洁明快,叙事有序,层次分明。诗人把晋文公事绩概括得极为简括,只用“门 文公”三字便把晋文公一生的主要活动作了总括。然后分别叙说他在春秋时代的灭虢吞虞止兵,在战国时期的柔秦败楚威四方。最后归结到他对晋国的治理上,即他只欲制服三个强国,却未料想到最终被六个卿大夫分裂。这样,诗人既突出了晋文公的政治才能,也揭示了他的失误。这种叙述手法很值得借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