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寇走,乘马复还京。
结局奏功须均赏,莫将亲识冒功升,反掩勇无名。

【注释】

狂寇:指强敌。走:逃跑。乘马复还京:骑马又回京城,意即回到京城后,又来侵扰。结局奏功须均赏:结束战争后应论功行赏,不能私亲冒功。莫将亲识冒功升:别把亲人朋友的功劳都占为己有。反掩勇无名:反而会掩盖自己的勇敢。

【赏析】

这首词的大意是说:敌人被打败了,他们骑马又回京城。战争结束了,应当论功行赏,不能让亲人和朋友冒功受奖,反而掩盖自己的功绩。这首词写于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当时宋与辽军在陈桥驿交战,大败契丹,凯旋而归。作者任枢密使,权知开封府时所撰写。

全词共三十二句,每句五字一句,四句一组。上片第一、二句,先写敌军退去,又返回京城,“狂寇”指契丹军队。第三句,指出胜利后的奖赏问题:“结局奏功须均赏”。意思是说,战斗结束后,要论功行赏,不能把个人的功劳占尽。第四、五句,进一步强调不要“冒功”。第六句用反诘的语气,表明自己的立场。“莫将”,意为“不要”。第七句的意思是说,不要把自己亲友的功劳全部占为己有。最后两句是对以上各句的总结,表明自己的立场和主张。“反掩勇无名”的意思是说,反而会掩盖自己的英勇行为。

下片前三句,写敌人被打败,又返回京城。第四、五、六句,写战事结束后,应该论功行赏,不能把个人的功劳占尽。第七、八句,再次强调不要“冒功”。第九、十句,对前面各句加以解释。“莫将亲识冒功升”,意为不要把亲人朋友的功劳占为己有。“反掩勇无名”的意思是说,反而掩盖了自己的英勇行为。

此词从表面上看似乎是在谈论战争结束后的赏赐问题,实际上反映了封建社会中人们对于功名利禄的追求,以及这种追求所带来的各种矛盾和冲突。全词语言质朴,但思想深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