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同看锦城花,银烛连宵照绮霞。
报国从来先意气,临岐不用重咨嗟。
【注释】
夏夜饯裴行军赴朝命:夏天夜晚,在宴会上送别裴行军。
行:这里指裴行军。
锦城花:指成都的名胜锦官城和华美的花卉。锦城,指成都,古代以成都产蜀锦而著称。
银烛连宵照绮霞:用银烛通宵照明,映照着彩色云霞。绮霞,五彩缤纷的云霞。
报国从来先意气:自古以来报效国家的人总是首先表现出豪情壮志。先意气,首先表现自己的意志、情感。
临岐不用重咨嗟:离别之际,不必再作更多的感伤之语。
【赏析】
这是一首饯别诗。诗人对友人即将奔赴京城任职深表祝贺并殷切祝愿。全诗一气呵成,感情真挚,风格豪迈,充分体现了盛唐诗人的风采。
首联“三年同看锦城花,银烛连宵照绮霞”,写于裴行军将赴朝任之前,当时两人已相识三年(《全唐诗》卷七百四十七录作四年),彼此十分熟悉,感情深厚。锦城,即今四川成都市。锦官城是古时的成都府治。成都为蜀都,素有花城之称。诗人与裴行军在锦城相识,共同欣赏过这里的花,也一同度过了许多美好时光,所以现在分别时格外难舍。“锦城花”三字,既点出地点,又暗示了诗人对裴行军的深情厚意。“银烛连宵照绮霞”,写送别的夜景和情景。银烛,形容灯光闪烁,耀眼生辉。绮霞,指五彩缤纷的云霞。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图画:在明亮的月光下,彩云缭绕,映衬着锦城的花木,显得绚丽多姿。这一景色与前两句相呼应,进一步烘托了离别时的氛围和心境。
颔联“报国从来先意气,临岐不用重咨嗟”,写裴行军赴京后的表现。报国,指报效国家。古人认为为国家效力首先要有豪情壮志。临岐,即分手之时。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希望裴行军在赴京后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为国建功立业,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裴行军的深情厚意和对其前程的美好祝愿。这两句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裴行军的期望和祝愿,也体现了他对于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是唐代诗人的重要特质之一。
整首诗通过描绘一个离别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意和对其未来的祝愿。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唐代诗人的豪放情怀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