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定泉花当涧响,雨馀山色入楼多。
老僧灭却心头火,一榻松阴养太和。
【注释】
①山居:指隐居山中。②当:映,映照。涧:小溪。响:声音。③馀:尽、完。山色:山景。④灭:消除。心头火:心中的烦恼。⑤太和:自然和谐的气象。⑥榻:床。⑦养:调养,保养。⑧和:平静。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山林景色的诗。诗人通过写风定泉花当涧响、雨馀山色入楼多等景物,表现了诗人对闲适恬淡、清静安详生活的感受。全诗意境清新、语言简练,是一幅充满禅机与诗趣的山水画卷。
首联写在幽静的环境中,听到涧水声声,看到满目山色。“风定”二字,不仅写出了风平气朗,而且暗示出此时正是傍晚时分,因为只有在傍晚,人们才不忙着劳作,才能静坐于山间享受大自然的美好。“当涧响”中的“当”,是动词,有“映照”、“反射”的意思;“涧响”中的“涧”,指的是山间的小溪。而“当涧响”则表达了诗人在欣赏山涧的潺潺流水声中,感受到的大自然的和谐之美。同时,“当涧响”也可以理解为诗人的内心也如这涧水一般清澈透明,没有一点杂念,只有宁静与和谐。
颔联写诗人在欣赏到美丽的山水之后,又回到了室内休息。“余”字在这里是形容词,意思是“尽,完”。“馀”即山色进入楼房后的情景。这里的“楼多”,可以解释为“楼上有很多”,也可以理解为“楼房很多”。无论是哪种解释,都表明了诗人的住所非常之多,足以容纳所有的人。
颈联写诗人在山间隐居时,已经把心中所有烦扰的事情都清除了,只剩下内心的平和与喜悦。“灭却心头火”,是一个佛教用语,意指熄灭心中的烦恼与痛苦;“一榻松阴养太和”,则是说在松林之下,安卧于榻上,让身体得到充分的放松与调养。这里的“养太和”既可以理解为身体的调养,也可以理解为心灵的修养。
尾联写诗人在山中的生活是如此的闲适与安逸,以至于连睡觉都可以在松林之下进行。而这种闲适与安逸的生活,也正是诗人追求的生活境界。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山中生活的点点滴滴,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以及他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同时,这首诗也通过细腻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