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事洪泽壁,空留黄绢词。
年年淮水上,行客不胜悲。
【注释】
洪泽:即洪泽湖,在今安徽寿县南。壁:墙上。故礼部尚书:原任过礼部的尚书。题诗:题写诗。底事:何事?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为友人的一首吊古诗,首句“洪泽馆壁见故礼部尚书题诗”就交代了诗人所见之景。洪泽,即洪泽湖,在今安徽寿县南。“见”字表明诗人是在洪泽馆壁上看到的诗。“底事”,何事?为什么在这里题诗呢?“空留黄绢词”,是说诗人所见的诗是用黄绢写成的。黄绢,黄色的丝织品。“年年淮水上,行客不胜悲。”是说诗人所见到的诗写的是淮河上的情景,而淮河上的行人每年都要经过这里,看了诗后不胜悲伤。淮河上的人指那些沿淮河而行的人们。诗人从自己的角度来观察,认为这些行人们看了诗后,不免要产生悲伤的情绪。
这首诗写得很有特色。第一句“洪泽馆壁见故礼部尚书题诗”,把题目中的“见”字用得十分巧妙。因为洪泽馆壁,就是诗人所看到诗歌的地方;而“见”字又暗示出诗人也是在这里看到这首诗的。这样,就把读者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诗上来,使读者很想知道诗的内容。第二句“空留黄绢词”,也很有特点。黄绢词,是古代的一种文字载体,它与今天所用的纸相比,显得更为古老、陈旧。但黄绢词却能流传千年。这两句诗既表明了诗人所看到的诗是用黄绢做成的,也暗示出了这首诗的年代久远。第三句“年年淮水上,行客不胜悲”,更具有艺术感染力。诗人从自己的角度来观察,认为那些淮河上行的人们看了这首诗后,不禁要伤心落泪。诗人运用拟人的手法,把淮河上行的人们比作是“行客”,并把他们的心情加以夸张和渲染,从而表现了淮河上行人对这首诗的热爱和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