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树无花叶,非石亦非琼。
世人何处得,蓬莱石上生。
绛树没有花和叶,不是石头也不是琼林。
人们哪里能得到,是蓬莱岛上生出来的。
绛树无花叶,非石亦非琼。
世人何处得,蓬莱石上生。
绛树没有花和叶,不是石头也不是琼林。
人们哪里能得到,是蓬莱岛上生出来的。
独守袁生辙出自《对雪赠徐秀才》,独守袁生辙的作者是:韦应物。 独守袁生辙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风格是:诗。 独守袁生辙的释义是:独自守护袁生的车辙。 独守袁生辙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风格是:诗。 独守袁生辙的拼音读音是:dú shǒu yuán shēng zhé。 独守袁生辙是《对雪赠徐秀才》的第8句。 独守袁生辙的上半句是: 无为掩扉卧。 独守袁生辙的全句是:无为掩扉卧,独守袁生辙。
无为掩扉卧出自《对雪赠徐秀才》,无为掩扉卧的作者是:韦应物。 无为掩扉卧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风格是:诗。 无为掩扉卧的释义是:闭门不出,隐居自守。 无为掩扉卧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风格是:诗。 无为掩扉卧的拼音读音是:wú wèi yǎn fēi wò。 无为掩扉卧是《对雪赠徐秀才》的第7句。 无为掩扉卧的上半句是:乱绪陵新节。 无为掩扉卧的下半句是:独守袁生辙。 无为掩扉卧的全句是
乱绪陵新节出自《对雪赠徐秀才》,乱绪陵新节的作者是:韦应物。 乱绪陵新节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风格是:诗。 乱绪陵新节的释义是:乱绪陵新节:指纷乱的思绪冲击着新春佳节。 乱绪陵新节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风格是:诗。 乱绪陵新节的拼音读音是:luàn xù líng xīn jié。 乱绪陵新节是《对雪赠徐秀才》的第6句。 乱绪陵新节的上半句是: 妍光属瑶阶。 乱绪陵新节的下半句是:
妍光属瑶阶出自《对雪赠徐秀才》,妍光属瑶阶的作者是:韦应物。 妍光属瑶阶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风格是:诗。 妍光属瑶阶的释义是:妍光属瑶阶:美丽的雪光属于瑶台般的台阶。这里“妍光”指雪的美丽光芒,“属”是归属于的意思,“瑶阶”则是用美玉装饰的台阶,比喻高雅的地方。整句诗形象地描绘了雪光洒在台阶上,显得格外美丽和高洁。 妍光属瑶阶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风格是:诗。 妍光属瑶阶的拼音读音是
千林散春雪出自《对雪赠徐秀才》,千林散春雪的作者是:韦应物。 千林散春雪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风格是:诗。 千林散春雪的释义是:千林散春雪:指春雪飘落,覆盖了千千万万的林木,散布着春天的气息。 千林散春雪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风格是:诗。 千林散春雪的拼音读音是:qiān lín sàn chūn xuě。 千林散春雪是《对雪赠徐秀才》的第4句。 千林散春雪的上半句是: 晨起望南端。
晨起望南端出自《对雪赠徐秀才》,晨起望南端的作者是:韦应物。 晨起望南端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风格是:诗。 晨起望南端的释义是:清晨起床,望向南边。 晨起望南端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风格是:诗。 晨起望南端的拼音读音是:chén qǐ wàng nán duān。 晨起望南端是《对雪赠徐秀才》的第3句。 晨起望南端的上半句是:霭霭阴还结。 晨起望南端的下半句是:千林散春雪。
霭霭阴还结出自《对雪赠徐秀才》,霭霭阴还结的作者是:韦应物。 霭霭阴还结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风格是:诗。 霭霭阴还结的释义是:霭霭阴还结:阴云浓重,又凝结成雪。 霭霭阴还结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风格是:诗。 霭霭阴还结的拼音读音是:ǎi ǎi yīn hái jié。 霭霭阴还结是《对雪赠徐秀才》的第2句。 霭霭阴还结的上半句是:靡靡寒欲收。 霭霭阴还结的下半句是: 晨起望南端。
靡靡寒欲收出自《对雪赠徐秀才》,靡靡寒欲收的作者是:韦应物。 靡靡寒欲收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风格是:诗。 靡靡寒欲收的释义是:靡靡寒欲收:寒冷即将消散。 靡靡寒欲收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风格是:诗。 靡靡寒欲收的拼音读音是:mí mí hán yù shōu。 靡靡寒欲收是《对雪赠徐秀才》的第1句。 靡靡寒欲收的下半句是:霭霭阴还结。 靡靡寒欲收的全句是:靡靡寒欲收,霭霭阴还结。
但望东原绿出自《寄子西》,但望东原绿的作者是:韦应物。 但望东原绿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风格是:诗。 但望东原绿的释义是:但望东原绿:只愿家乡的东原草色常青。 但望东原绿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风格是:诗。 但望东原绿的拼音读音是:dàn wàng dōng yuán lǜ。 但望东原绿是《寄子西》的第12句。 但望东原绿的上半句是: 日夕上高斋。 但望东原绿的全句是:日夕上高斋,但望东原绿。
日夕上高斋出自《寄子西》,日夕上高斋的作者是:韦应物。 日夕上高斋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风格是:诗。 日夕上高斋的释义是:日夕:傍晚时分;上:登上;高斋:高敞的书斋。释义:傍晚时分登上高敞的书斋。 日夕上高斋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风格是:诗。 日夕上高斋的拼音读音是:rì xī shàng gāo zhāi。 日夕上高斋是《寄子西》的第11句。 日夕上高斋的上半句是:残帙犹见束。
注释: 乾坤:天和地,代指宇宙。精物:精华物质。至宝:最珍贵的宝物。无文章:没有装饰的文章或言辞。雕琢为世器:被雕琢成供世人使用的器具。真性:真正的本性。一朝:一瞬间,一会儿。 赏析: 此诗以“咏玉”开篇,通过“乾坤有精物,至宝无文章”来表达对玉的赞美。在诗人眼中,玉是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精华物质,它无需华丽的装饰就能展现出其至宝的价值。然而,当玉被雕琢成供世人使用的器具时
【注释】 怅然:惆怅。郡阁:指郡中楼阁。掩:遮盖,遮蔽。东城关:即洛阳东门。沈:同“沈”,沉没。 【赏析】 这是一首写登楼所见所感的诗。开头两句是说诗人登上郡阁,极目远望。郡阁在洛阳城内,是当时州郡长官的府第,登高而望,可以尽收眼底,因此有“高阁”之称。首句中的“怅然”二字,表明作者登上郡阁后的心情是惆怅、抑郁的。 第三句“已掩东城关”,意思是说,东城之关已经关闭了。诗人登高望远
【注释】 夜望:夜晚登楼远眺。南楼夜已寂,暗鸟动林间。南楼的夜晚已经静寂,昏暗中鸟儿惊动了树林中的树木。不见城郭事,沈沈唯四山。我看不见城市的景致,只见到远处重重山峰。 【赏析】 “夜望”是全诗的总揽,写诗人在深夜里登上高楼远望所见之景。首句点明时间,“夜已寂”三字既写出了时间,又为下文“见”字作铺垫;次句“动林间”,写诗人所见,暗鸟惊动了树林中的树木,这是由听觉引起的视觉形象
注释: 咏琥珀:即咏颂琥珀。 曾为:曾经。 老茯:即茯苓,一种中药材。 神:神仙,这里指仙人。 本是:本就。 寒松液:指柏木汁,古人认为柏木可以驱鬼辟邪。 蚊蚋:蚊子和苍蝇的幼虫,这里用来比喻琥珀中的杂质。 千年犹可觌:即使经过千年,仍然可以看到它。觌,看见。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描绘琥珀的外观和特性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慨和思考。 首句“曾为老茯神”,诗人以茯苓为引子
注释: 1. 军中始吹角,城上河初落。 译文:军营里开始吹响号角,城上的河水刚刚落下。 2. 深沉犹隐帷,晃朗先分阁。 译文:深邃而低沉的声音还在帐篷里回荡,明亮而高亮的声音已经从阁子传来。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的军营景象,通过声音的变化展现了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转换。第一句“军中始吹角”,以军鼓之声为背景,表现了清晨起床、整顿装备、开始一天战斗的情景。第二句“城上河初落”,则表现了天色渐明
注释: 明从何处去,暗从何处来。 明亮的夜晚从哪里离去,黑暗的夜晚又从哪里降临? 但觉年年老,半是此中催。 只感觉岁月年年增长,一半是因为这里的催促。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对时光流逝感慨的诗作。诗人以“明”“暗”为线索,描绘了昼夜更替、光阴如梭的景象,表达了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感叹。首句“明从何处去,暗从何处来”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既表达了对时间的疑问,也暗示了时间的不可捉摸。接下来的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