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看花动远情,沈郎诗苦瘦容生。
铁心自儗山中赋,玉笛谁将月下横。
临水一枝春占早,照人千树雪同清。
好风吹醒罗浮梦,莫听空林翠羽声。

【注释】

山中梅花,南国观赏梅花,触动了远在他乡的友人。沈郎:指沈约,南朝齐、梁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以诗名世。瘦容生:意谓瘦削的面孔。铁心:《晋书·石崇传》载,晋朝的石崇为王恺所妒,他常在宾客面前炫耀他家的铁如意,说:“我家里还有大如牛、小如鸭的铁如意,你家里只有大如鹅、小如鸭的铁如意。”后来石崇因谋反被诛,王恺也因贪赃被诛,而石崇家中珍藏的“铁如意”仍完好无损。自儗:自比,比喻自己与某人相同。《晋书·谢安传》:“尝得佳人美妇……安笑曰:‘面若凝脂,眼如点漆,此神仙中人。’乃自为之和云:‘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后以之形容才貌出众的人。玉笛:指《阳春白雪》,乐府横吹曲辞名。相传周朝时韩娥善歌,其声悲凄高亢,有感于怀才不遇的感慨,遂引吭长啸,其声直上干霄,三日不绝。月下横:《列女传》载:“宋康王舍人韩凭娶妻何氏,美,康王夺之。凭怨,告吏于康王,请与此妻相诀。康王许之,使左右止之曰:‘韩凭与夫人善,不忍相离。’康王固许之,乃自杀。背入冢中,夫妇相持而哭,声闻于外。康王召其女来,以哭声闻于外,康王惧焉。乃下令曰:‘敢托其夫妻者,死三个月之后,妻归娘家,夫留墓侧。’于是夫妻皆伏而死。故世谓墓木已拱为‘望母丧明’。”后人据此引申为悼亡之意。罗浮梦:罗浮山在今广东增城西北,传说山上有洞,洞中有白日升天之景。翠羽声:指鸟鸣声,亦喻歌声。

【赏析】

这首七言律诗是诗人对好友在山中赏梅的描写及劝慰。全诗以“山中梅花”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写梅,表现了梅花不畏严寒、傲然独立的特点,以及梅花清纯高洁的风骨。同时,诗人还通过咏梅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思念。诗中多处运用典故和成语,富有韵味和哲理性。

首联:“南国看花动远情,沈先生诗苦瘦容”。诗人身处南方,看到盛开的梅花,不禁牵动了远方朋友的思绪。沈约是南朝著名诗人,他的诗歌语言瘦硬峭刻,形象鲜明。诗人用“沈先生诗苦瘦容”来形容他的诗歌,既表明了自己的审美倾向,又暗示了对友人诗歌风格的欣赏。

颔联:“铁心自比山中赋,玉笛谁将月下横?”诗人自比为山中的吟咏者,以铁心自喻,表示自己坚定的意志和决心。同时,他也在想象中构思了一首优美的诗篇,希望在明月之下让玉笛发出悦耳的旋律。这里的“玉笛”既象征着诗歌的美,又暗含着诗人对友人的美好祝愿。

颈联:“临水一枝春占早,照人千树雪同清。”诗人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面:一树枝头绽放的花朵率先迎来了春天的到来,而远处的树木则如同披上了洁白的雪衣。这两句分别用“春占”和“雪同”来形容梅花与周围的环境相映成趣,既体现了梅花的坚韧不拔,又展现了大自然的和谐之美。

尾联:“好风吹醒罗浮梦,莫听空林翠羽声。”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的心愿:希望友人能够摆脱烦恼,重拾梦想;同时告诫友人不要听到空谷中传来的翠羽声响。这里的“好风”和“空林翠羽声”都是诗人用来象征友谊和希望的意象。

这首诗通过对友人在山中赏梅花的场景的描绘以及对梅花特性的阐述,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厚情谊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期待。同时,诗中的典故和成语也为整首诗增添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