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龙丈人病高秋,群童击节星汉愁。
瑶台凤辇不胜恨,太古一声龙白头。
玉气兰光久摧折,上清鸡犬音书绝。
蜺旌失手远于天,三岛空云对秋月。
人间磊磊浮沤客,鸑鷟蜻蜓飞自隔。
不应冠盖逐黄埃,长梦真君旧恩泽。
【注释】
谪仙:指李白。龙丈人:李白的自称,以自比为龙。群童击节:一群儿童在边击鼓边唱歌。星汉愁:指银河之愁。瑶台凤辇:天上神仙所乘的车子。不胜恨:十分遗憾。太古:上古。一声龙白头:指李白晚年诗风变化,由雄浑变为苍凉。玉气:指月亮。兰光:指桂花。摧折:凋零。上清鸡犬音书绝:指李白因受谗言而被迫离开长安时的情景。蜺旌(ní zhēng)失手:指唐玄宗天宝初年安禄山起兵叛乱时,唐玄宗从长安逃往成都的事。三岛云对秋月:指唐玄宗在四川行宫过中秋节时的情景。人间磊磊浮沤客:指自己像浮萍一样漂泊无定的生活。鸑鷟蜻蜓:两种美丽的鸟名。鸑鷟(fùzhuǎo):传说中的一种鸟,这里比喻李白。不应冠盖逐黄埃:指李白一生不慕荣利,不受权贵的引诱,只愿追随自己的志向。黄埃:皇帝车驾所经之地,这里代指权贵。真君:指李白的友人李阳冰。旧恩泽:指李白早年受到李阳冰的知遇之恩。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的作品,反映了作者对世态炎凉、人生坎坷的感受,也表达了他对政治黑暗和社会现实的不满。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
诗的开头两句“牧龙丈人病高秋,群童击节星汉愁。”以牧龙丈人自比,表达了作者对自己身处乱世、无能为力的无奈和悲愤之情;同时,又以群童击节,星汉愁的形象描绘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景象,令人感到忧心忡忡。
第三句“瑶台凤辇不堪恨,太古一声龙白头。”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世事沧桑、人事变迁的感慨。瑶台凤辇,指天上仙境,这里借指权贵;太古一声龙白头,则暗喻自己年华老去、鬓发斑白,形象地表现出作者对于世态炎凉的无奈与悲愤。
接下来四句“玉气兰光久摧折,上清鸡犬音书绝。蜺旌失手远于天,三岛空云对秋月。”则进一步描绘了作者被排挤出朝廷后,孤独无依、四处飘泊的生活状态。其中“玉气兰光”既形容了作者诗歌中的高雅气质,同时也隐喻了其人格的高洁;“上清鸡犬音书绝”则形象地描绘了当时社会动荡、信息闭塞的状态;“蜺旌失手远于天”则暗示了自己在政治上受到打击、无法施展抱负的境遇;“三岛空云对秋月”则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兴亡、个人命运的感慨和忧虑。
最后两句“人间磊磊浮沤客,鸑鷟蜻蜓飞自隔。”则以比喻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这里“磊磊浮沤客”指的是自己如同漂浮不定的浮萍一般,无法安定下来;“鸑鷟蜻蜓飞自隔”则暗示了当时社会的腐败和政治上的黑暗,使得像李白这样的才华横溢之士也无法施展抱负。
这首诗通过诗人对历史变迁的回顾、对现实社会的反思以及对理想社会的憧憬,展现了他深沉的人生感慨和高尚的人格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