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清无大赦,何以安天下。
直到赤眉来,始寻黄纸写。
草草蠲赋与,忙忙点兵马。
天子自蒙尘,何曾济孤寡。
庚子年遇赦
庚子年即指元和三年(808),唐宪宗元和三年,爆发了以王叔文为首的“二王八司马”政治集团与宦官集团之间权力斗争的“永贞革新”,史称“王叔文革新”。结果“革新派”失败,被宦官集团所杀,王叔文、王伾、柳宗元等七十二人被赐死,史称“永贞革新”或“二王事件”。
清者,无大赦也。
何以安天下?
直到赤眉来,始寻黄纸写。
草草蠲(juān)赋与,忙忙点兵马。
天子自蒙尘,何曾济孤寡。
注释:
- 清者,无大赦也。
- 何以安天下?
- 直到赤眉来,始寻黄纸写。
- 草草蠲赋与,忙忙点兵马。
- 天子自蒙尘,何曾济孤寡。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元和三年(公元808年)因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而遭迫害,被迫外逃,途经秦州时写下的。诗中通过描写自己在外逃亡的艰难生活,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愤慨之情。
首联,“清者,无大赦也。”意为清者,就是无罪之人,没有大赦。这里指的是作者自己,因为在政治上遭受打击,被迫离开朝廷,流离失所。
颔联,“何以安天下?”意为用什么手段能够使天下安定?这里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状的担忧,他认为只有通过改革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颈联,“直到赤眉来,始寻黄纸写。”意为直到赤眉军来到,才有机会找到黄纸来写诏书。这里暗示了作者在流亡途中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只有在得到赦免后才有可能重新开始自己的事业。
“天子自蒙尘,何曾济孤寡。”意为天子自己也被流放为奴,又怎样去救济那些失去亲人的孤儿寡妇呢?这里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同情和怜悯之情。他认为自己虽然受到了打击,但仍然希望能够为国家做出贡献,帮助那些受难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