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入蜀谒文翁,妍丑终须露镜中。
诗景荒凉难道合,客情疏密分当同。
城南歌吹琴台月,江上旌旗锦水风。
下客低头来又去,暗堆冰炭在深衷。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上西川王尚书》。下面逐句进行释义和赏析。

人人入蜀谒文翁,妍丑终须露镜中。
人人进入四川,去拜谒文翁,不管他们的美丑,都将会像镜子一样展现出来。

诗景荒凉难道合,客情疏密分当同。
诗歌所描绘的场景荒凉,难道是因为人与环境的不和谐吗?客人的心情疏离、亲密,应当是一样的。

城南歌吹琴台月,江上旌旗锦水风。
在城南听到歌声悠扬,江上飘扬着旌旗,风吹拂着锦水。

下客低头来又去,暗堆冰炭在深衷。
那些地位低下的宾客,时而出现时而消失,他们在内心深处堆积着如冰炭般的情感。

赏析:
这首诗是刘禹锡在任夔州刺史期间所作,表达了他对地方官员的观察和感慨。首句“人人入蜀谒文翁”指的是人们纷纷来到蜀地拜谒文翁,文翁是汉朝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教育家,他曾经在成都担任太守,推行教化,使当地风气大为改观。这里借指地方官员。

第二句“妍丑终须露镜中”意味着无论人们的外貌如何,最终都会在镜子里显现出来,比喻任何事物都无法隐藏真实的本质。

第三句“诗景荒凉难道合,客情疏密分当同”,反映了诗人对于诗歌中描绘的荒凉景象和客人之间情感疏离的看法。他认为诗歌所反映的景象虽然荒凉,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却应该紧密无间。

第四句“城南歌吹琴台月,江上旌旗锦水风”,描绘了诗人所在地区的美丽景色,城南的歌声响彻云霄,江上的船只扬起了旌旗,锦水的波浪随风起伏。

最后一句“下客低头来又去,暗堆冰炭在深衷”,则表达了诗人对那些地位较低的宾客的感受。他们时而出现时而消失,似乎心中藏着难以启齿的秘密或情感,如同冰炭一般难以化解。

整首诗通过对四川地区的描写和对官员及访客的观察,反映了诗人对地方社会和个人情感的深刻理解,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政治腐败和社会问题的忧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