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居四十年,语旧泪潺潺。
官满春辞省,兵来夜出关。
思随江鹤远,心寄海鸥闲。
莫讶频相访,前峰似故山。

【注释】

茅山题徐校书隐居:徐校书,名不详。隐居在茅山中。茅山,即今江苏句容县北的茅山。

四十年:指隐居者在茅山中居住的时间。

官满春辞省:春,指春天。辞省,指辞去官职,离开朝廷。

兵来夜出关:兵,指战争。来,到来。夜出关,晚上离开关口。

江鹤远:江边的鹤远飞。

心寄海鸥闲:心,内心。寄,寄托。海鸥,指海上的鸟儿。闲,自由。

前峰似故山:前峰,即前面的山峰。旧山,指隐居者的家乡。

【赏析】

这是一首七绝诗。诗人以“茅山题徐校书隐居”为题,描写了徐校书的隐逸生活和他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首句“深居四十年”,点明时间之长。这四十年,正是国家多事之秋、国事艰难之时,而徐校书却在这乱世之中选择了隐居,这本身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诗人通过“深居”这一动作,表现出了徐校书对时局的不满和对社会动荡的厌恶,同时也反映了他超脱世俗、洁身自好的品质。

第二句“语旧泪潺潺”,是说徐校书与老朋友相聚,回忆往事,不禁泪流满面。这里的“语旧”,既是对上一句的补充,也暗示了徐校书在隐居期间的孤独和寂寞。而“泪潺潺”则形象地描绘了徐校书悲痛欲绝的情态,让人读起来既能感受到徐校书的情感,又能体会到他的无奈。

第三句“官满春辞省”,是说徐校书在官场上的生涯已经走到了尽头,春天来临之际,他不得不辞去官职,离开朝廷。这里的“春辞省”,既是对上一句的继续,也揭示了徐校书仕途的坎坷。而“官满”二字,更是透露出了徐校书对于官场的失望和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

第四句“兵来夜出关”,是说战争爆发后,徐校书不得不连夜逃离家园,离开了熟悉的家乡。这里的“兵来”二字,既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又暗示了徐校书的被迫流亡。而“夜出关”则更加突出了他逃亡时的无助和惶恐。

第五句“思随江鹤远”,是说徐校书思念家乡的心情如同江边的鹤一般遥远而悠扬。这里,诗人巧妙地将“想”字嵌入诗句之中,使整首诗都弥漫着一种深沉的思乡之情。而“远”字,则进一步强调了徐校书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第六句“心寄海鸥闲”,是说徐校书把内心的情感寄托给海鸥,让它自由地飞翔在广阔的天空中。这里的“心寄海鸥”不仅是对上一句的回应,更是对整个诗歌主题的升华。而“闲”字,则进一步表达了徐校书对隐逸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最后一句“莫讶频相访”,则是诗人对徐校书再次来访的一种欢迎和感激之情。这句诗不仅体现了徐校书与诗人之间的深厚友谊,也展现了诗人对徐校书的敬重和感激之情。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徐校书隐居生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朋友的珍视。同时,这首诗也是一首抒发个人情感的佳作,值得细细品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