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时无事谏,岂事隐明君。
每值离丹陛,多陪宴白云。
门连萧洞僻,地与曲江分。
满院皆柽竹,期栖鸾鹤群。
题郑拾遗南斋
【注释】郑拾遗,即郑畋。南斋,指唐僖宗时翰林学士院。此诗是诗人对郑畋的颂扬之作。
【赏析】郑畋,字明府,荥阳(今属河南)人。曾为右拾遗,以谏阻僖宗逃难不果而遭贬谪,后任荆南节度使、检校司徒。大中二年(848)入为刑部侍郎,不久改兵部侍郎、判度支,又改京兆尹、御史大夫等职,封鲁国公。大中五年(851),因事贬为崖州司户参军。大中七年(853),赦还,卒于长安。郑畋为人正直,有才能,善文章,喜作诗,工书法,尤长于五言律诗和绝句。《全唐诗》存其诗一卷。
“明时无事谏”,意谓国家太平无事之时,臣子可以直言劝谏。这是对郑畋政治品格的赞美。
“岂事隐明君”二句,是说郑畋虽身处明君之朝,却仍不忘忧国忧民,积极进谏。“隐”,隐居,指不参与政事;“事”,从事,指为官从政。这两句是说:我虽然身居朝廷,但并不想隐居山林,而是想为君王出谋划策,进献忠言。“每值离丹陛”三句,写郑畋勤于政务的事迹。“值”,遇到;“丹陛”,皇宫中的台阶;“离”,离开;“多”,多次。这两句是说:我每遇到皇帝离开宫门去御驾亲征时,就多次陪伴在皇上左右,陪同皇帝到白云山一带游玩休息。“门连萧洞僻”四句,写郑畋的宅第位置和建筑特点。“萧”,指地名,位于今天的陕西省周至县西;“洞”,指洞霄宫或仙人所居住的山洞,位于今天的陕西省周至县东南;“曲江”,指今之曲江池,位于今天的西安市南;“柽竹”,一种竹子,生长得高大茂盛。这几句的意思是:我家住宅的大门紧邻着萧县的山野,宅第的位置十分偏僻。我家的宅院建在曲江池的旁边,四周环境清幽,远离尘嚣。院内全是高耸茂密的杨柳树和香竹,盼望能栖息鸾凤般的神仙来居住。
这首诗赞扬了郑畋的忠心耿耿和勤勉从政的精神。诗人通过写他对国家大事的关心以及他勤于政务、甘愿退隐等行为,表达了对他的敬佩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状况,即国家太平无事,但百姓仍受战乱的影响,需要有人为国家分忧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