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喜非实喜,客悲非实悲。
百回信到家,未当身一归。
未归长嗟愁,嗟愁填中怀。
开口吐愁声,还却入耳来。
常恐泪滴多,自损两目辉。
鬓边虽有丝,不堪织寒衣。
客喜
客人高兴不是因为真的高兴,客人悲伤也不因为真的悲伤。
百封信都收到,但并没有回到家乡。
未回家时常叹息,叹息充满了内心。
张开嘴发出声音,声音又回到了耳朵里。
担心眼泪滴落太多,自损双眼的光彩。
鬓边虽有丝丝白发,却无法编织寒衣。
注释:
- 客喜非实喜:客人高兴并不是真的高兴,这里的“客”指作者自己,表示作者虽身处他乡,却感到如客般的孤独和无助。
- 客悲非实悲:客人悲伤并不是真的悲伤,这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和对情感的复杂体验,既感受到了离别的痛苦,也理解了这种痛苦可能只是短暂的。
- 百回信到家:收到了百封家书,这里的“百信”可能指的是家人或朋友通过书信来传达思念之情,表达了诗人虽然身处异地,但依旧感受到亲情或友情的温暖。
- 未当身一归:没有计划返回故乡。这里的“未当”意味着尚未决定或还未有机会,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回家的计划和期待的不确定性。
- 未归长嗟愁:没有回家的时候常常叹息愁绪。这里的“未归”与“长”结合,强调了诗人在外地的孤独和无助,以及因不能回家而产生的持续忧愁。
- 嗟愁填中怀:叹愁充满心中。这里的“嗟愁”是感叹和忧愁的情感,而“填中怀”则形象地描绘了这些忧愁如何充满诗人的内心世界,使他感到难以承受。
- 开口吐愁声:张开口说出内心的忧愁。这句诗通过“开口”和“吐”的动作描写,展现了诗人如何将心中的忧愁表达出来,同时也反映了他对这种情绪的无奈和接受。
- 还却入耳来:声音又会回到耳朵里来。这里的“还却”可以理解为重复或是回声的意思,暗示着诗人的忧愁似乎总是不期而至,让他感到困扰。
- 常恐泪滴多:经常害怕泪水滴落太多。这里的“常恐”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泪水的担忧和恐惧,可能是由于长时间的分离和思乡之情所导致的。
- 自损两目辉:自损双眼的光彩。这里用“自损”形容泪水过多对视力的影响,进一步强调了思乡之苦对诗人身心的摧残,以及他在面对这种痛苦时的无奈和悲哀。
- 鬓边虽有丝:鬓边虽只有几根白发。这里的“鬓边”指的是头发边缘,“虽有丝”则表明数量不多,反映了诗人虽然年岁渐长,但白发尚少,体现了他的年轻和对青春时光的怀念。
- 不堪织寒衣:却无法再编织冬衣。这里的“堪”表示能够、可以,而“织寒衣”则是制作冬季御寒衣物的行为,诗人用“不堪”表达了自己因为思乡而无心工作或创造物质财富的状态。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对家乡温暖的向往。整首诗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丰富的情感表达,深刻地展现了诗人在外漂泊的孤独、无助以及对家乡的深深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