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根瘦尽耸孤峰,珍重江僧好笔踪。
得向游人多处画,却胜涧底作真松。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把握诗歌的语言特色,包括其使用的手法、修辞、表达方式等。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危根瘦尽耸孤峰”,写松树之形,“孤峰”是说松树高耸入云,形象逼真;“危根”是指松树根须盘结,形态奇特。“得向游人多处画”,意思是松树在众多游人经过的地方都画过,说明它非常耐看,经久不衰。“却胜涧底作真松”,意思是虽然它在山涧里生长,但它依然保持着松树的特性,因此比真正的松树更显生机勃勃。

【答案】

译文:

松树枝干扭曲瘦弱,却高高直插云霄,成为一座独峰。可惜江边僧人没有留下他的笔迹!

在游人众多的山间小路上都可以见到它的画,它比真的松树更加有生气和神韵。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七绝。画面以松树为主体,通过松树的形象来表现诗人对松的精神赞美之情。首句描写了一幅苍劲挺拔的松树图画。第二句紧承第一句而来,进一步写松,写松树不畏严寒、不怕风吹雨打、顶风冒雪、傲然屹立的特点。第三句点明了松树生长的环境,写出了松树生命力顽强,不畏艰难困苦,扎根于山涧之中,却仍枝繁叶茂的景象。

本诗采用借物咏志的艺术手法,借画松来抒发诗人的情怀,赞颂了松树那种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的高尚品格,表达了作者希望像松树一样坚韧顽强地面对人生的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