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道楼兰十万师,书生匹马去何之。
临歧未断归家目,望月空吟出塞诗。
常欲激昂论上策,不应憔悴老明时。
遥知到日逢寒食,彩笔长裾会晋祠。
诗的逐句注释
犹道楼兰十万师:犹,仍然。道,讲述。楼兰,地名,这里可能指的是军队或战士。
书生匹马去何之:书生,读书人。马,坐骑。何之,到哪里去。
临歧未断归家目:临,面对。歧,岔路口。未断,没有停止。回家目,回家的念头。
望月空吟出塞诗:望月,望着月亮。出塞诗,描写边塞风光或战争的诗。
常欲激昂论上策:常,经常。激昂,情绪高昂。论,讨论。上策,最佳的计策。
不应憔悴老明时:应,应该。不应,不应该。憔悴,形容因忧虑而消瘦。老明时,年纪大了。
遥知到日逢寒食:遥知,遥远的知道。到日,到达的日子。逢寒食,参加清明节时的祭扫活动。
彩笔长裾会晋祠:彩笔,彩色的笔。长裾,长衣。晋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的名胜古迹。
译文
还在讲述楼兰十万大军的故事呢,一个书生骑着马就出发了。面对岔路口,没有停下来回家的想法,只是看着月亮发呆地吟诵着边塞的诗篇。
经常想要激昂地讨论如何制定最佳策略,但是不应该因为年岁已高而忧愁,衰老了。远远地知道到了那天就要参加寒食节的祭扫活动,穿着彩色的长袍和宽大的袖子去晋祠。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在告别好友房元直赴北京时写下的这首送别诗。诗中描绘了友人即将踏上征途的情景,以及诗人对于友人前途的美好祝愿和对他未来生活的期望。
“犹道楼兰十万师”一句,用“犹道”二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即将踏上征途的依依不舍之情。“楼兰”,古代西域的一个城市,这里可能是借用来指代友人的军队或者战士。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即将奔赴战场、保卫国家的决心和勇气的敬佩之情。
“书生匹马去何之”一句,“书生”一词通常用来形容有学问的人,在这里则是指友人。“匹马去何之”,意即骑着马要去哪里。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即将远行,去往未知的地方感到惋惜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前程的祝福和期许。
“临歧未断归家目”一句,“临歧”,站在岔路口的意思。这句话表达了诗人看到友人站在岔路口犹豫不决的场景,不禁为他担忧不已。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友人内心矛盾、犹豫不决的情感共鸣。
“望月空吟出塞诗”一句,“望月”,仰望月亮的动作,这里可能是用来比喻友人内心的迷茫和不安。“出塞诗”,边塞诗的简称,这是一类描写边塞风光或战争的诗歌。这句话表达了诗人看到友人在月光下吟诵出塞诗的场景,不禁为他感到惋惜和担忧。
“常欲激昂论上策”一句,“常欲”,常常想的意思。“激昂”,情绪高涨的样子。“上策”,最佳的计策。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未来能够提出并实施最佳的计策的期望。他希望能够看到友人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为国家做出贡献,实现自己的价值。
“不应憔悴老明时”一句,“不应”,不应该的意思。“憔悴”,形容因忧虑而消瘦的意思。“老明时”,年纪大了的意思。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年事已高却依然保持年轻状态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未来能够继续保持青春活力、继续为国家做出贡献的期望。
最后两句:“遥知到日逢寒食,彩笔长裾会晋祠。”意思是遥远的那一天,你将会遇到寒食节,穿上长衫,手持彩笔去晋祠游玩庆祝。这里的“到日”指的是朋友到达目的地的日子,“逢寒食”指的是参加清明节时的祭扫活动,“彩笔长裾”和“晋祠”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著名元素。整首诗以送别为背景,通过对朋友即将前往北京的描写,表达了对朋友未来前程的良好祝愿,同时也流露出对朋友一路平安的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