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寻河放逍遥。
正见织女摘仙桃。
教儿何处觅船舰,织女啼哭苦号咷。
【注释】
①张骞:汉武帝时出使西域的使者,曾三次出使匈奴,通晓多国语言。②“河”指黄河。③逍遥:自由自在地漫游。④九首:即《河中之水歌》。⑤“织女”:即织女星。⑥“教儿”:教导儿子。⑦“舰”:船。⑧号咷:大声哭泣。
【赏析】
这首诗是元代散曲作家张养浩的作品,是一首咏史之作。作者借张骞寻河、听新歌、见织女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疾苦的同情,以及对统治者的不满,同时寄寓了对人民幸福生活的向往。
第一句“失调名 其八 听唱张骞一新歌九首”,点明题旨。张骞是汉武帝派往西域的使者,他奉命寻找大宛国的汗血宝马,因被匈奴所擒而归,并多次出使西域,通晓多国语言。《后汉书·张骞传》载:张骞从大夏还至乌孙时,与匈奴使者相遇,匈奴使者说:“吾欲吞大宛,无道制得大月氏,今子亡先声以报我。”于是张骞写了一首歌,歌中称:“汉者我在也,而客独言我汉,然尚乐呼为汉,然匈奴不吾信。”此诗即写此事,故用“听唱张骞一新歌九首”。
第二句“张骞寻河放逍遥”,写张骞在西域游历的情景。张骞在西域的活动,表现了他的远大抱负和高洁品格;他的足迹遍及天山南北,昆仑之巅,他不仅看到了大漠风光之美,而且听到了各民族文化之异,更感受到了西域人民的友好情谊。所以,当他返回长安时,心情特别舒畅,精神格外愉快。这两句是说:自从张骞去西域以后,他就再也没有回家,一直过着游山玩水的生活,直到晚年仍逍遥自得,没有一点烦恼。
第三句“正见织女摘仙桃”,写织女偷吃王母娘娘赐给的仙桃的情景,这是神话故事中一个很动人的情节。相传王母娘娘有一棵蟠桃树,结出的仙桃吃了可以长生不老。有一次王母娘娘让七仙女到凡间摘取仙桃,她们把仙桃放在西王母的瑶池里,七仙女每人分到了一颗。七仙女在摘桃的时候,不小心将仙桃掉在地上,被正在下棋的牛郎发现。后来牛郎织女相会成婚,生下了儿女。
第四句“教儿何处觅船舰”,写牛郎教儿女如何捕鱼造船。牛郎教儿女们捕鱼、造船,使他们有了自食其力的能力。
最后一句“织女啼哭苦号咷”,写织女因失去丈夫而悲痛欲绝的情形。这里运用夸张的手法,把牛郎织女相会成婚的情景描写得淋漓尽致。
整首诗通过张骞的一段经历,抒发了诗人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和对统治者的不满,同时又寄寓了对人民幸福生活的向往。全诗结构严谨,语言流畅,意境优美,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