沔人澄明澈底清,丘山介直连天峻。
注释:沔人清澈透明,山丘高峻直挺。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郢的作品。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全诗语言朴实,意境清新,给人以美的享受。
注释:当时的人都在说,穿着兔皮做的衣裳不如穿真丝的衣裳。 赏析:此诗是诗人自谦之词,表达了自己对“时人皆好伪”的不满。 兔褐(fù hè):兔裘和鹿裘的合称。泛指粗劣的衣服。 兔褐真不如假:真不如假的,指穿假的衣裘比真的更好。 兔褐真不如假:真不如假的,指穿假的衣裘比真的更好
女武王谣 当有女武王者。 《周颂·思文》,文王之庙,载祀不忒。 王曰:嗟!我有周佑命,将天明威,致我皇考文王,克殷受殷,肆于时夏。 弗吊天降割于我家,予小子封。 王若曰:呜呼!尚乃尔之民,有常性;克笃前人成烈。 故有文在其躬,亦孔之用,惟公功棐迪。 其惟王位在德元,小大亮厥政刑,告用劝于帝。 惟尔王官,尹人有极,有服在大LU。 王曰:予其惩,而司寇弘权,正尔邦君,何敢淫暴! 今尔罔不由慰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鉴赏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对照原文,看是否相符。 “上等举人,应同人举”意思是说:上等的举人,应该和同乡的人一起参加科举考试。这里的“举人”指进士及第后授官的人。“同乡”指的是同郡县的人。“同人”即同乡之人,此处指同乡的人。“其”是指示代词,这里指同乡之人。 “中等举人,应丞郎举”意思是说:中等的举人,应当与丞
【释义】:郡的称号是清源,官员有清德。 【赏析】:这是一首咏人诗,通过写一个为官的人,表现了清政廉洁的美德,也反映了作者对清官的向往与追求。全诗用典精严,意境高远
【注释】 使君:古时称州郡长官。来何晚:来得不早。无储今有饭:昔日饥荒,无粮可吃,如今却有米饭可以吃了。 【赏析】 这是一首民歌,反映了老百姓对统治者的感激之情。诗中说“使君”来到后,没有粮食,现在却有吃的了,这当然是感谢“使君”。 每句七个字,押韵整齐。从内容上看,是赞扬“使君”的功绩;从形式上看,是一首七言绝句。这种民歌形式在唐宋时期相当流行
【注释】 咸通:唐懿宗李俨的年号(860—873),这里指唐僖宗李儇。 小儿:指小孩子们,当时人们称自己的子女为“小儿”。 得节:得到节操或名节。 不得节:得不到节操或名节。 不过十二月:指不到一年。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讽刺诗,作者用儿童的口吻和天真烂漫的语言来写。诗的内容是说:我得到了节操,但不一定能保住它;没有得到节操,也许能够保得住。我虽然得到了节操,但未必能够保住它;我没有获得节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