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玉纤纤捧暖笙,绛唇呼吸引春莺。
霓裳曲罢君王笑,宜近前来与改名。

【注释】百首宫中的词作

  1. 红玉纤纤(纤纤细手,形容美人)捧暖笙:美人捧着吹奏着的笙。
  2. 绛唇呼吸引春莺:红唇微启发出的气息如同春日黄莺在枝头啼叫。绛唇呼吸:红唇,指美女之口;引春莺:引得黄莺鸣唱。
  3. 霓裳曲罢君王笑:唐玄宗时所传《霓裳羽衣曲》,后因用“霓裳”泛指南方的音乐或女子的衣裳。这里指杨贵妃教玄宗欣赏音乐和舞蹈之后,玄宗大悦,因而笑了。
  4. 宜近前来与改名:应该走近来,改个名,这里指让杨贵妃亲近皇帝、接近皇上的意思。
    【赏析】这首诗描绘的是杨贵妃为唐玄宗献舞的情景。诗的前两句,写其娇美动人的体态,以及她那轻盈的动作。“红玉”,代指杨妃。这一句是说,杨妃手持笙,纤纤玉手捧着吹响的笙,宛若一个美丽的仙女,袅娜地立于筵前。她的嘴唇微启,似乎随时都发出清脆的莺啼。而“呼吸”,则是指她吹笙时的神态。“引春莺”,则是比喻她吹笙时的声音美妙动听,如黄莺出谷般婉转悦耳。这两句是侧面描写,通过侧面描写,侧面烘托出了杨妃的美丽与多才多艺。诗的后两句,是正面的描写。“霓裳曲罢君王笑”,是说,当杨贵妃演奏完一曲《霓裳羽衣舞》后,唐玄宗非常高兴,笑逐颜开。这句诗,既是对杨妃的赞美,又表现了唐玄宗对她的喜爱之情。“宜近前来与改名”,则是说,杨氏既然这么美丽可爱,就应该走近来,让她亲近皇上,更名以取悦于皇上。这句诗,既表达了唐玄宗对杨妃的爱宠之情,又表明了杨妃的地位已经非同寻常了。从这首诗来看,诗人是以杨贵妃作为歌颂的对象,但诗人并没有直接去写杨妃的美貌,而是通过对杨妃的外貌描写来衬托杨妃的美丽,从而更突出了杨妃的魅力。同时,诗人也没有直接去写杨妃的才华,而是通过对杨妃吹笙的动作来表现杨妃的多才多艺,从而更突出了杨妃的才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