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禀尽名卿,孤峰老称情。
若游三点外,争把七贤平。
苦雾埋空室,啼猿有咽声。
今朝益惆怅,曾沐下床迎。

注释:

闻大愿和尚顺世三首:这是一首赞美闻大愿和尚的作品,共三首。

师禀尽名卿:师傅的名声已经达到了极高的程度,就像朝廷中的名卿一样。

孤峰老称情:孤独的山峰,岁月已久,仍然保持着它的情感。

若游三点外:如果游览到三点之外的景色。

争把七贤平:争相和七位贤者相比。

苦雾埋空室:苦雾笼罩着空无一人的房间。

啼猿有咽声:哀鸣的猿猴的声音。

今朝益惆怅:今天更加感到惆怅。

曾沐下床迎:曾经在床边迎接过他。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闻大愿和尚的赞美之作。诗中描述了闻大愿和尚的孤独、坚韧和智慧,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他的敬仰之情。

首句“师禀尽名卿”,直接点明了闻大愿和尚的名声已经达到了极高的程度,就像朝廷中的名卿一样。这里的“尽”字,既表示了闻大愿和尚的名声无处不在,也体现了他的名声之高,如同名卿一般。

次句“孤峰老称情”,则进一步描绘了闻大愿和尚的形象。孤峰代表着他的高洁、坚韧,即使岁月流转,依然保持着他的情感。这句诗通过“孤峰”和“老称情”两个关键词,展现了闻大愿和尚的坚毅和不屈的精神风貌。

第三句“若游三点外”,是对闻大愿和尚的一种形象化比喻。这里的“三点”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地点或者某种境界,而闻大愿和尚则在其中游走,与七位贤者相比,展现出了他的超凡脱俗。这句诗不仅表现了闻大愿和尚的境界,也暗示了他内心的坚韧和自信。

接下来的几句则进一步描绘了闻大愿和尚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苦雾埋空室”,意味着闻大愿和尚的生活简朴,但环境却十分艰苦。这里的“苦雾”既是对环境的描写,也暗喻了闻大愿和尚内心的苦闷和压抑。而“啼猿有咽声”,则通过猿猴的叫声,传达出闻大愿和尚内心的哀鸣和无助。

最后两句“今朝益惆怅,曾沐下床迎”,则是对闻大愿和尚过去生活的回忆和感慨。这里的“益惆怅”表达了诗人对闻大愿和尚过去的怀念和敬仰,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自己内心的惆怅之情。而“曾沐下床迎”,则描绘了闻大愿和尚过去在床边迎接客人的场景,展现了他的热情和谦逊。

这首诗通过对闻大愿和尚的形象描绘和内心世界的展现,表达了诗人对他深深的敬仰之情。同时,诗歌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