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浙江山阴人,字景孙,号霞外,又号栋山樵、常庸。
同治元年进士,由编修累官江西粮道。
后弃官归里,居家读书,研治学术,尤擅长史学。
著述甚富,有《读经拾沈》、《读史拾沈》、《霞外捃屑》、《樵隐昔寱》、《安越堂外集》等。
生卒年:1832-1896
清浙江山阴人,字景孙,号霞外,又号栋山樵、常庸。
同治元年进士,由编修累官江西粮道。
后弃官归里,居家读书,研治学术,尤擅长史学。
著述甚富,有《读经拾沈》、《读史拾沈》、《霞外捃屑》、《樵隐昔寱》、《安越堂外集》等。
生卒年:1832-1896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古诗,描绘了一幅春日游青藤书屋登孕山楼谒天池先生像赋赠闲谷的画面。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读: 瑶宫小谪飞仙人,餐霞饮瀣游凡尘。骑鲸一去三百载,夕阳老屋青藤存。 诗句释义:在瑶宫中被贬为仙人,在天上与云霞同饮,下凡尘中游玩。他骑上鲸鱼,离开了人间三百年,而夕阳下的老屋和青藤却依然存在。 十年梦想不得到,一朝假馆逢陈遵。春晴岸帻肃客入,荦确怪石纷横陈。 诗句释义
【诗句释义】 我来吊古事展拜,匠门弄斧惭登堂:我来参观历史遗迹祭拜古人;工匠们拿着斧头,我惭愧地登上殿堂。 斯人代兴有正派,恨无妙手图西江:这些人代代相传兴旺发达;可惜没有高超的才能绘制西江的美景。 泊鸥吟社亦澌尽,春秋享祀谁烝尝:鸥鸟停歇的地方也消失了,春秋两季祭祀的人是谁? 西园遗址久衰草,残碑剥蚀埋夕阳:西园遗址长满野草,残破的石碑被太阳晒得发黑。 主持大雅望来哲,斯人不作心苍茫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古代文人的怀念,通过对他们的作品和事迹的描述,表达了对古代文化的尊重和怀念之情。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古代文人作品的赞美,表达了对他们的怀念之情。诗中对古代文人的作品进行了高度的评价,如“山川磅礴毓奇杰”、“词坛大振扶舆光”,这些描述都表达了对这些文人才华的赞美。同时,诗中也对他们的行为和精神进行了赞扬,如“后人好古事搜讨”、“邦贤一瓣追心香”,这些都是对他们高尚品德的赞赏。
瑶宫小谪飞仙人,餐霞饮瀣游凡尘。骑鲸一去三百载,夕阳老屋青藤存。 十年梦想不得到,一朝假馆逢陈遵。春晴岸帻肃客入,荦确怪石纷横陈。 绿阴一径入深处,古藤十丈蟠高垣。枝柯攫天瘦蛟舞,时共风雨相飞奔。 清池一勺活不涸,乃是天汉之分源。岁久岂无蛰龙睡,倏游不敢投丝纶。 举首突兀睹庭柱,摩挲剩墨无磨磷。大书深镵见笔力,倔强欲与藤簸掀。 登楼鞠𦜕谒遗像,画图肃肃来精魂,开窗四顾万山入,咫尺包孕迷朝昏。
清浙江山阴人,字景孙,号霞外,又号栋山樵、常庸。 同治元年进士,由编修累官江西粮道。 后弃官归里,居家读书,研治学术,尤擅长史学。 著述甚富,有《读经拾沈》、《读史拾沈》、《霞外捃屑》、《樵隐昔寱》、《安越堂外集》等。 生卒年
臺湾苗栗县铜锣湾人,字崧甫,丘仓海三弟。 兄弟皆受父教,不但读书互相砥砺,母丧后更彼此扶持,昆仲感情甚笃。 仓海尝赋诗《题崧甫弟遗像》称「三岁识四声,七岁能文章。 十三冠童军,英声震文场。 」,可见其属早慧之才。 丘树甲於光绪年间补博士弟子员,文章曾受知於唐维卿与刘铭传,故维卿特命其随兄仓海入臺南府署读书。 甲午战起,奉檄办理全臺义军营务处。 内渡后,返嘉应州镇平原籍定居
叶舒璐是清代的诗人,他的生平和诗词成就值得深入了解。 清江苏吴江人,字景鸿,一字镜泓。雍正岁贡,曾从叶燮游,其工诗词的成就在清代诗坛占有一席之地。叶舒璐的诗词作品集有《分干诗钞》、《月佩词》等,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反映了他的生活感悟和时代背景
清江南青浦人,字楫公,号髴渊。 夏允彝弟子。 顺治十四年举人,授山东新城知县,不赴。 康熙间举鸿博,罢归。 晚筑水西草堂,觞咏以终。 诗文均有名。 选有《燕台文钞》、《词坛妙品》。 自著有《水西草堂集》、《清平词》、《绿水词》。 生卒年:?-
清浙江山阴人,字景孙,号霞外,又号栋山樵、常庸。 同治元年进士,由编修累官江西粮道。 后弃官归里,居家读书,研治学术,尤擅长史学。 著述甚富,有《读经拾沈》、《读史拾沈》、《霞外捃屑》、《樵隐昔寱》、《安越堂外集》等。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