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论京口,先须问石头。
虎山终自伏,带水漫长游。
青盖曾彰谶,黄奴肯识羞。
分明前鉴在,刚地弄戈矛。
金陵(古都南京的别称)
- 诗句释义与译文:
- “不用论京口”,这里的“京口”指的是历史上的南京旧称。古人常以“京口”指代南京。
- “先须问石头”,石头山是南京著名的地标之一,这里提到“先须”可能意味着在讨论或评价南京时,首先要提到的就是它。
- “虎山终自伏”,这里的“虎山”指的是南京附近的钟山,历史上有“虎踞龙盘”之称。
- “带水长游”,指长江蜿蜒流过南京,如同一条带子般流淌。
- “青盖曾彰谶”,这里的“青盖”指的是古代帝王的车盖,而“谶”是指预言或预示。这可能意味着历史上曾有关于南京的预言或暗示。
- “黄奴肯识羞”,这里的“黄奴”可能指的是南宋时期的皇帝,而“识羞”则表示他们愿意承认并改正过去的错误。
- “分明前鉴在,刚地弄戈矛”,这里的“前鉴”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教训或经验,而“刚地弄戈矛”则表示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勇敢、果断地应对。
- 注释:
- 金陵:南京的古称,历史上曾是六朝古都,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 虎山:钟山,南京的著名山脉,历史上有“虎踞龙盘”之称,象征着南京的地理优势。
- 石:指石头山,南京的著名地标,也是游客必到的景点。
- 谶:古代的一种预言方式,通过神秘的象征来预示未来的吉凶祸福。
- 黄奴:南宋时期的皇帝,历史上有争议的人物,但也有一些积极的方面,如改革等。
- 戈矛:古代的武器,也可以用来比喻战斗或斗争。
-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南京的描写,展现了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地理优势。诗中的“不用论京口,先须问石头”等句,表达了诗人对南京的关注和思考。而“青盖曾彰谶,黄奴肯识羞”等句,则揭示了南京的历史变迁和人物形象。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启示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