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玄水苍重,进揖退扬清。
静有如圭德,行无变玉声。
韦弦非中度,兰蕙欠锵鸣。
几忆陪朝会,交相间九成。
佩
山玄水苍重,进揖退扬清。
静有如圭德,行无变玉声。
韦弦非中度,兰蕙欠锵鸣。
几忆陪朝会,交相间九成。
注释:
- 佩:佩戴,指佩戴的饰物。
- 山玄水苍重:形容山的深重和水的苍茫。
- 进揖退扬清:在前进时恭敬行礼,后退时则显得高洁清明。
- 圭德:指像圭玉一样纯洁高尚的品质。
- 行无变玉声:指行动举止如同玉石一样清脆悠扬。
- 韦弦非中度:形容琴瑟的声音虽然优美,但不够和谐适中。
- 兰蕙欠锵鸣:兰花和蕙草缺少声音的美妙。
- 几忆陪朝会:几乎可以回忆起曾经陪伴皇帝参加朝会的情景。
- 交相间九成:形容君臣之间互相交流、配合,形成了一种和谐的局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致远的山水画面,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政治理想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完美融合,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首联“山玄水苍重,进揖退扬清”以山水比喻人的品质,赞美了人的品德如同山川一样深沉厚重,同时又保持着清明的态度。这里的“进揖”和“扬清”分别代表了前进时的恭敬和后退时的高洁,体现了诗人在仕途中的谦逊和清廉。
颔联“静有如圭德,行无变玉声”进一步强调了诗人自身的道德品质,即内心宁静如同圭玉般纯洁,行为举止如玉石一般温润。这一联既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也展示了他外在行为的端庄。
颈联“韦弦非中度,兰蕙欠锵鸣”则是对前两联的转折,通过琴瑟和兰花、蕙草的比喻,批评了音乐和诗歌中存在的过度修饰和缺乏真实情感的问题。这里诗人用“韦弦”和“兰蕙”来象征文人的音乐和诗歌作品,暗示这些作品虽然美丽却缺乏内涵。
尾联“几忆陪朝会,交相间九成”则回到了现实的政治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忠诚和期待。诗人回忆着曾经参与朝会的场景,希望能够再次得到皇帝的垂青,君臣之间能够形成和谐的交流,共同为国家的发展努力。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音乐和君臣关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无奈。诗人以山水为喻,表达了自己对政治和社会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美好品德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