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目方多事,栖身独此堂。
窗迎先得日,檐送晓留霜。
散漫皆书帙,逍遥或道装。
墙东虽可隐,林下未能忘。
【注释】
1.走笔:指写诗。
2.触目:所见之物。
3.栖身:栖息,比喻居住。
4.窗迎:窗户迎面。
5.檐送晓:屋檐上挂着的月亮送走了清晨的霜。
6.散漫:散落、散布。
7.书帙:书卷。
8.逍遥:闲适自得的样子。
9.墙东:指隐居之处在东侧。
10林下:指隐居之处在林下。
【赏析】
这是一首咏怀诗。诗人以“多事”起兴,抒写作诗之难,再以独居此堂之乐,抒发归隐之志,全诗表达了作者对名利的淡泊,对山水自然的热爱之情。
首联“触目方多事,栖身独此堂”。诗人面对纷乱复杂的世俗生活,感到世事烦扰不堪,因而选择在此独居。“触目方多事”,即眼前的世界充满了种种烦忧和纷争。诗人通过这一形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纷扰世界的厌倦与疏离。而“栖身”二字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诗人选择了这座独立的小堂来作为自己的栖息之所,这本身就蕴含了一种超脱和独立的精神追求。
颔联“窗迎先得日,檐送晓留霜”。诗人用“迎”“送”这两个动作,生动地描绘了窗户和屋檐在早晨的变化,既形象又富有诗意。“先得日”意味着晨曦最先照到了这间小屋,给诗人带来了新的一天的希望与生机;而“送晓留霜”则形象地表达了当清晨的阳光刚刚离去,屋檐上的霜还未完全融化时,诗人便早早地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或学习。这些细节描绘不仅增添了诗歌的美感,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深刻体会。
颈联“散漫皆书帙,逍遥或道装”。诗人在这片宁静的天地里,享受着读书和思考的乐趣。“散漫”二字形容书籍随意摆放,没有拘束;而“逍遥”则描绘了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诗人时而沉浸于书籍之中,品味着知识的海洋;时而披挂起道装,漫步于山林之间,感受着大自然的清新与宁静。这些描述不仅展示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审美情趣,也体现了他对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追求。
尾联“墙东虽可隐,林下未能忘”。诗人虽然找到了心灵的避风港,但并未彻底远离尘世喧嚣。这里的“林下”指的是隐居之地在林下,暗示诗人虽然身处幽深的林泉之下,但仍无法摆脱外界的纷扰与牵挂。然而,这也表明诗人对于归隐生活的向往并非全然放弃,而是以一种更为从容、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起伏变化。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名利看淡、对山水情有独钟的人生态度和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