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深极前临,苍莽接回眺。
齐州景物多,于此领其要。

【解析】

1.曾巩(1019—1083),北宋文学家。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江西南丰人。嘉祐二年进士,历任萍乡、袁州、齐安等知军、知县。治平三年拜中书舍人。庆历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退居南丰。

2.“高深极前临”,写景,点明景物的高大和深远。高耸入云的山势令人仰望;苍莽连绵的原野一望无尽。

3.“苍莽接回眺”,写景,描绘出一幅苍莽无际的原野图。“苍莽”指草木葱茏茂盛,形容地势的广袤无边;“接”指连接不断。

4.“齐州景物多”,点出齐州地域广阔,物产丰富。

5.“于此领其要”,点明全诗主旨,指出作者咏齐州景物的目的。“领”是把握的意思;“要”即要点。

【答案】

曾巩曾公亮曾公济三父子,都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公元1046年(宋仁宗嘉佑二年),他们三人同榜及第,时称“三曾”。三公之子曾巩,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江西南丰人。嘉祐二年进士,历任萍乡、袁州、齐安等知军、知县。治平三年拜中书舍人。庆历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退居南丰。他与苏舜钦、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等均有交往,并参与王安石变法,为革新派人物之一。他的作品风格朴实自然,语言流畅自然,有《南斋类稿》传世。他的《送石处士序》、《送石昌言使北引》、《送丰稷被召东游序》等文,对当时文坛产生了一定影响。他擅长散文,尤长于政论。他的政论文大多论述时事,批评政治弊端,主张改革弊政,富国强兵。他的政治论文,笔锋尖锐犀利,议论精辟透辟,说理透彻有力,富有说服力;结构严密紧凑,条理清晰明白,论证充分恰当,文字简练通畅。他的政论文在唐宋八大家中有相当地位。他还有一篇脍炙人口的政论文《原毁》,这篇文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出发,对当时社会中普遍存在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文章首先提出:一个人如果一生不从事任何事业,那么他就没有一点值得赞扬的地方。接着指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即使没有建立什么功名,也没有可以指责的地方。然后指出:那些品德低下的人,即使建立了一些功名,也没有什么好夸耀的。最后指出:一个人如果没有立下什么功勋业绩,那么他的一生也是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文章最后得出结论:“人之才如不一样,各有所成,所以古之君子,莫不以功名为事。”这篇短文虽然只有短短的几百字,但是却把古代那些品德低下的人的思想和行为揭露得淋漓尽致。这篇文章在艺术上的成就也很突出,它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对品德高尚的人和品德低下的人的比较,来突出品德高尚的人的优点和价值,从而起到教育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作用。文章还采用了先提出问题再回答问题的方法,使得整个文章的结构更加严谨和完整。此外,这篇文章的语言简洁明了,说理充分恰当,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