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命悬三尺法,千秋谁恤两端情。
近闻崇尚刑名学,陛下之心乃好生。
【注释】:
熙宁口号:这是王安石变法期间,百姓对新法的反映。百姓命悬三尺法:百姓的生命都悬挂在法律上。三尺法,指唐律中“徒刑三年以下”为一亩(三尺),是古代的一种量衡,后来成为刑罚的一种象征。
千秋谁恤两端情:千秋万代,谁能顾及到这种只图两方的利益呢?
译文:
百姓的生命都悬于三尺法之上,千秋万代,谁来顾念这中间的利益呢?
最近听说崇尚刑名学,陛下的心却是好生之德。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状况以及人们的思想状况。诗中提到百姓的生命都悬于三尺法之上,说明当时的法律非常严苛,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当时政治环境的不满和失望,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和黑暗。
接着诗人提到“千秋万代,谁来顾念这中间的利益呢?”这句话进一步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腐败和不公平。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权力往往被少数人所掌握,而普通百姓却无法享受到应有的权益。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这种不公现象的不满和愤慨。
最后一句“最近听说崇尚刑名学,陛下之心乃好生”,则表明诗人对当时皇帝的态度有所期待。他认为皇帝应该关注民生,关爱百姓,而不是仅仅追求权谋利益。这里的“刑名学”可能指的是刑法、刑罚等学问,而“好生”则是指爱护生命、尊重生命的意思。诗人希望通过皇帝的改政来改善民众的生活。
这首诗通过描绘当时社会的黑暗面和人们的困境,表达了诗人对社会不公的不满和愤怒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改革政治、关注民生的期待和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