爽籁爱虫吟,凄音悲漏永。
青灯无定焰,照此心情冷。
风生蕙帐寒,月满松窗静。
万虑归寂寥,都忘荣辱境。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包括理解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是“对《和经父秋夕》逐句释义”,要求考生在翻译的基础上,对每句诗的意思进行解读,并结合诗句的内容分析诗人的情感及艺术手法,最后赏析整首诗的艺术特色。《和经父秋夕》是一首五律诗,全诗八句共四十二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从内容上看,此诗写的是秋天夜晚与父亲一起赏月的情景;从艺术上来说,此诗写得清丽含蓄,意境深远,情感真挚。
第一联:爽籁爱虫吟,凄音悲漏永。
译文:爽朗的风声爱怜着虫儿鸣叫,凄凉的声音让人感叹时光流逝无尽。
注释:“籁”指风声;“虫吟”即虫鸣;“凄音”指哀切的声音;“悲漏”为计时用的小铜壶滴漏声;“漏永”即时间长久。
赏析:此联以风声和虫鸣起兴,写出了秋风萧瑟,秋虫悲切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为下文的抒情做铺垫。
第二联:青灯无定焰,照此心情冷。
译文:一盏青灯没有固定的光芒,照在我的心里感到格外寒冷。
注释:“青灯”指青油(植物油)点过的灯,泛指灯光昏暗;“定”有固定、稳定之意;“心冷”即内心感到寂寞冷清。
赏析:这句诗通过写灯无定焰,烘托出内心的孤独寂寞之感。
第三联:风生蕙帐寒,月满松窗静。
译文:微风吹过蕙草编成的帐篷,带来阵阵寒意,明月当空,松树间窗户显得十分安静。
注解:“蕙帐”即用香草编织成的一种帐子;“风生”指风吹动;“蕙帐寒”即蕙草帐子被风吹得发出阵阵寒意;“松窗”即松木制的窗户;“月满”指月光皎洁;“松窗静”即松木窗户显得十分宁静。
赏析:这句诗描写了一个宁静的夜晚,微风拂过蕙草编成的帐篷,带来阵阵寒意,明月当空,松树间窗户显得十分安静。
第四联:万虑归寂寥,都忘荣辱境。
译文:万千烦恼归于寂静空旷的境界,连荣辱得失都已忘却。
注解:“万虑”指许多烦忧或忧虑;“寂寥”指寂静空旷;“都忘”即都忘了;“荣辱境”即荣辱得失的境地。
赏析:这是全诗的收尾之笔,也是诗人抒发自己感慨之情的关键所在,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荣华富贵的看破。
【答案】
和经父秋夕
爽籁爱虫吟,凄音悲漏永。
青灯无定焰,照此心情冷。
风生蕙帐寒,月满松窗静。
万虑归寂寥,都忘荣辱境。
译文:爽朗的风声爱怜着虫儿鸣叫,凄凉的声音让人感叹时光流逝无尽。一盏青灯没有固定的光芒,照在我的心里感到格外寒冷。微风吹过蕙草编成的帐篷,带来阵阵寒意,明月当空,松树间窗户显得十分安静。万千烦恼归于寂静空旷的境界,连荣辱得失都已忘却。
赏析:此联以风声和虫鸣起兴,写出了秋风萧瑟,秋虫悲切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为下文的抒情做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