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彴逶迤渡,高檐夭矫沉。
波光环堵净,日色彩梁深。
萍荇翻金鲫,兰苕超翠禽。
主人公事简,时此照清襟。

【注释】

普州:今四川安岳县。三亭:指普州的三个亭子,其中东亭最著名,故称“三亭”。

短彴:小船。逶迤:曲折延伸的样子。渡:过河。

高檐夭矫沉:高高的屋檐上,飞翘的瓦片像展翅欲飞的燕子,姿态优美而轻盈。

波光环堵净:水波环绕着房屋,显得十分清澈洁净。环堵:环绕的墙壁;

日色彩梁深:阳光照射进彩绘的屋梁中,使得梁上的彩画更加鲜艳。

萍荇:浮萍和荇菜。翻金鲫:水中游动的鱼儿翻腾起来,好像金色的鲫鱼。

兰苕:兰花。超翠禽:飞向翠色羽毛的鸟儿。

主人公事简:诗人在这里说自己是写景的主人公。

时此照清襟:在这样的景色下,诗人的心情格外舒畅。时:在这个时候。

【赏析】

此诗作于公元843年(元和八年)秋天,诗人由江陵北归途中,经渝州(今重庆市)西下,顺流东下至普州(今四川省安县),泊舟东溪亭。诗人在船上泛舟赏景,有感而作。

首联写舟行经过的景物。“短彴逶迤渡”,写船行江面,曲折前行。“高檐夭矫沉”,写舟行水面,高高耸立,飞檐欲坠。两句互文见义,以“彴”“檐”代舟,写舟行江面、水上。“逶迤”“夭矫”,写出了江面的弯曲蜿蜒和水流的急缓,写出舟行之难。“波环堵净”、“日色彩梁深”,描写江面波光闪闪、两岸青山绿树映入水中的美景,写出了江面上的明净和岸边的静谧,写出了山青水秀、风景如画。这两句互文见义,“波环堵”与“日色彩梁”对仗,写出了江面波光闪烁、岸边绿树掩映的美景。

颈联写岸上景物。“萍荇翻金鲫”,写江边的浮萍荇叶上,一群群鱼儿翻腾嬉戏。“兰苕超翠禽”,写岸上长出的兰花和翠竹上飞来一只翠鸟。这里用“翻”字,形象地写出了鱼儿在水中游动的情景;用“超”字,生动地写出了翠鸟飞临兰花上的情景。两句互文见义,以“萍”“荇”喻鱼,以“苕”喻鸟。

尾联写作者自己。“主人公事简”,“主人公”,即作者自己,说自己是写景的主人公。“时此照清襟”,在这样美好的景色之下,诗人心情舒畅,感到无比惬意。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全篇四联,每联八句,共二十八句。前两联为第一联和第二联,描写江行所见。后两联为第三联和第四联,写岸景及自己的感受。全诗语言质朴流畅、清新自然,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使诗境更为鲜明生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