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泽长谣便归去,君辞曲水亦其徒。
一官何藉五斗米,二子况皆千里驹。
懒对俗人常答飒,厌闻时事但卢胡。
从来绵竹多贤者,唯是杨雄识壮夫。

寄宇文公南

彭泽长谣便归去,君辞曲水亦其徒。

一官何藉五斗米,二子况皆千里驹。

懒对俗人常答飒,厌闻时事但卢胡。

从来绵竹多贤者,唯是杨雄识壮夫。

赏析

文同《寄宇文公南》解析

《寄宇文公南》是北宋时期著名画家、诗人文同的一首作品,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感情以及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全诗分为四句,每句均以生动的自然景象和深刻的人生哲理相互映衬,展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同时也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真我的人生态度。

关键词注释及释义

  • 彭泽: 彭泽县,位于江西省上饶市境内。
  • 长谣: 即长歌,一种诗歌形式,通常表达作者的情感或抒发某种理念。
  • 五斗米: 指微薄的俸禄,古代官员的一种生活来源。
  • 二子: 指两个儿子。
  • 绵竹: 古地名,今属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
  • 杨雄: 东汉末年的文学家、哲学家,有“七擒孟获”等典故。

译文及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离开彭泽(今江西省上饶市)时的情景以及他对友人的深情厚意。首句“彭泽长谣便归去”,表达了作者因不满官场而选择辞官归隐的决心。第二句“君辞曲水亦其徒”,则揭示了文人墨客常常在曲水流觞中交流诗文,共同品味生活的美好。

第三句“一官何藉五斗米”,展现了文同对于清贫生活的淡泊态度,他认为只要能够保持内心平和,即使是微薄的生活也能过得充实。第四句“二子况皆千里驹”,则赞美了两位儿子的卓越才能,如同千里马般令人瞩目。

最后两句“懒对俗人常答飒”,反映了文同不愿与世俗之人打交道的态度,他宁愿独自享受宁静的生活;“厌闻时事但卢胡”,则表明他更偏好于远离喧嚣,静心思考,不被外界纷扰所影响。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传递出作者对于自由、独立和真实自我的追求。

创作技巧及其艺术价值

《寄宇文公南》在艺术上表现了极高的成就。首先,诗人运用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将自然景观与人的情感巧妙地结合起来,使得整首诗不仅充满了诗意,还富含哲思。其次,诗歌语言简练却意蕴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间接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人生观念。

该诗的艺术价值也在于它体现了宋代文人特有的生活哲学和精神风貌。在动荡的历史背景下,许多文人选择逃避现实、追求心灵自由,而文同的这首诗正体现了这种文化特质。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感受到宋代文人对于个人修养、社会和谐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独特看法。

《寄宇文公南》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更是宋代文人精神风貌的缩影,展示了他们在复杂历史环境中的独特生活观和价值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