潋滟金波泻碧空,隔霜寒影下征鸿。
夜深一笛昭华引,吹满千岩万壑中。
这首诗是李白在天宝三年(743)所作。他因被排挤而离开长安,来到湖北当阳江口的黄鹤楼。此诗就是李白在黄鹤楼上所作。
上亭北轩对月吹笛得才元:上亭北轩,即指黄鹤楼北侧的高阁。对月吹笛,即指在黄鹤楼上吹笛。李白在这里自谓“得才”,意即得到了灵感,写下了这首诗。
昭华引醉霜月草堂吟皆诗谱也:昭华,即昭容,唐玄宗所宠爱的妃子杨玉环。李白在这里用典,说自己得到皇帝和贵妃的喜爱。霜月草堂,指杜甫的茅屋。吟,即吟咏。诗谱,即诗歌的记载。李白在此自称得到皇帝、贵妃的赏识,并在霜月草堂吟咏作诗,这些都成为自己的诗歌记录。
潋滟(lǐ yàn)金波泻碧空:水面波光闪闪烁烁地泻入碧空,形容月光映照在江面上的景象。
隔霜寒影下征鸿:隔着霜气映照出的寒雁影子飞向北方。征鸿,即大雁,因为秋末南飞,故称征鸿。
夜深一笛昭华引,吹满千岩万壑中:夜深人静时,一曲笛声回荡在山谷之间。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黄鹤楼上的所见所感,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的感慨。全诗意境开阔深远,语言优美流畅,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