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龙喷雾碧霏霏,钿枕珠衾照百枝。
自与侍书人一处,此中全不管岷之。

【注释】

玉龙喷雾碧霏霏:形容雪花像玉龙的雾气一样,洁白如雪。玉龙:指冬天里的云,因形状酷似飞舞的龙而得名。喷雾:飘散的水汽。碧霏霏:洁白的颜色。钿枕珠衾照百枝:用珍贵的玉石和珍珠装饰的枕头和被褥,映照着满树的梅花,晶莹透亮。

“自与侍书人一处”:我与侍书写的人在一起。

此中全不管岷之:在这雪景中,完全忘却了眼前的岷江(岷山)。岷之:岷山。岷山,在今四川省北部。这里泛指四川的山川。

赏析:

《雪中三章寄景孺提刑》是一首咏雪诗。诗写冬日雪景,通过雪、梅、人三者的描写及诗人对雪景的感受,表达了作者不畏严寒,热爱生活的精神。全诗语言优美,意境开阔,感情真挚,给人以美的享受。

首句“玉龙喷雾碧霏霏”,以“玉龙”为喻,写出了雪花的形状和颜色,同时把雪花比作云,使画面更为广阔。“碧霏霏”写出了雪花洁白的颜色。这一句写景极美。

次句“钿枕珠衾照百枝”,以“钿枕”和“珠衾”来形容人的富贵,同时用“照百枝”来表现雪的洁白,也表现了雪的美丽。

第三句“自与侍书人一处”,诗人说雪景中有我和你,表现了诗人与侍书人一起赏雪的欢乐,同时也表达了诗人与侍书人之间的深厚感情。

末句“此中全不管岷之”,意思是说我与侍书人在雪景中全然忘记了眼前岷山的存在,表现出诗人与侍书人共同陶醉于雪景中的愉悦心情。

这首诗是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诗人在成都时所作。诗人当时任成都府路提点刑狱公事,即提刑官。他的朋友王景孺任成都知府兼成都路提点刑狱公事。诗人在成都见到王景孺时,两人同在成都府路提点刑狱公事任上,因此相约一同游赏成都城西锦江边的风景。成都府路治所成都,地处川西平原,地势较高,四面环水,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四季常青,尤其是冬天雪后更显得分外迷人。

成都府路提点刑狱公事,职责是管理刑狱、缉捕盗贼等事务。而成都又是西南地区的政治中心之一,所以这个职务非常重要。诗人在成都见到朋友,十分高兴。于是两人约定一同游赏成都城西锦江边的风景。锦江发源于松潘,东流至成都入江,全长370公里。在成都境内有40多公里。锦江两岸,高楼耸起,绿树成荫。沿江一带还有不少园林,其中最著名的是杜甫草堂和武侯祠。

诗人在成都见到朋友,十分高兴,于是两人约定一同游赏成都城西锦江边的风景。他们沿着锦江河游览,一路上欣赏到美丽的景色:高高的城墙、宽阔的道路、参天的古树、郁郁葱葱的树林、绿树丛中的亭台楼阁、远处连绵起伏的山峦、近处清波荡漾的锦江……这些美丽的景色都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当阳光照射到雪地上时,那闪闪发光的雪花好像千万颗明珠在闪烁。他们看到这情景就更加高兴了。于是决定停下来休息一下。

这时正好赶上下雪,大雪纷纷扬扬地下个不停。诗人抬头一看,只见天空中飘洒着无数的雪花,有的像玉龙一样盘旋在天空中。诗人不禁惊叹道:“啊!好大的一场雪呀!”他接着又想到自己正在与朋友一起观赏雪景,就高兴地叫了起来:“我们一起来赏雪吧!”说着两人便一起向城外走去。

当他们来到城外时,发现外面已经变成了一片白茫茫的世界。只见到处是银装素裹的美景。这时诗人才真正体会到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意境。他看着眼前这美丽的景象,不禁想起了唐代诗人岑参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他心中暗自思忖道:“是啊!这真好像是春天来临一样……”

正当诗人沉浸在这美妙的景色中时,忽然听到一阵清脆悦耳的琴声传来。他回头一看,原来是一个女子正弹奏着琵琶呢!她身穿一件华丽的衣服,头戴一顶精美的帽子,手中拿着一把精致的琵琶,正弹奏着优美的乐曲。她弹奏的曲子非常动听,仿佛要把人们带进仙境一般。诗人听到这美妙的音乐,忍不住也跟着哼唱起来……

过了一会儿,那个女子放下手中的琵琶,走到诗人身边说道:“你也是来欣赏这美妙的雪景的吗?”诗人点点头回答她说:“是啊!我正是来欣赏这美丽景色的。”女子听了以后,又问道:“你平时喜欢弹奏什么乐器呀?”诗人回答道:“我平时比较喜欢弹奏琵琶。”女子听了以后,又问道:“那你能不能给我弹一曲呢?”诗人欣然答应了她的请求。

于是,诗人便开始弹奏起琵琶来。他拿起琵琶轻轻拨了一下弦儿,顿时发出了悦耳的声音。他继续弹奏着这首曲子,越弹越熟练,越来越流畅。他感到自己的技艺越来越高超了。他看着那位女子微笑着点头称赞道:“你的演奏真是太好听啦!真是令人陶醉不已啊!”女子听了非常高兴,也微笑着回应道:“谢谢你的夸奖!我也很喜欢听你弹奏的曲子。”

两人一边听着琵琶的乐曲,一边聊着天。他们谈笑风生、畅快淋漓地度过了美好的时光。最后诗人告别了这位女子回到家里去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