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日微明弄雨馀,竹阴桐影共萧疏。
旋移小榻中庭坐,读尽扶桑太帝书。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颀的作品。下面,我将逐句解读这首诗:

  1. 太常致斋闲书寺壁
    “太常”是指古代的一种官职,负责管理国家祭祀等重要事务;“致斋”则是指斋戒,即在特定的日子里进行素食修行,以示对神明的尊敬。这里可能指的是诗人在某个特定的日子斋戒读书的场景。

  2. 晚日微明弄雨馀,竹阴桐影共萧疏
    “晚日微明弄雨馀”描绘了一幅晚霞映照下的雨后景色,夕阳渐渐落下,天边的云彩被雨水洗净,呈现出一种朦胧的美感。

  3. 旋移小榻中庭坐,读尽扶桑太帝书
    “旋移小榻中庭坐”描述了诗人移动小榻到庭院中心,准备坐下来静心阅读。这里的“扶桑”通常指太阳,而“太帝”可能是指神话中的天帝,这里可能是暗指太阳神。

译文:
太常官人在斋戒的时候,闲书写在寺壁上,晚霞微明时分,雨后的景象让人感到清新。竹林和梧桐树的影子在微风中摇曳,显得格外萧疏。随即移动小榻坐到庭中,读完了太阳神(扶桑)和天帝(太帝)的书。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晚霞、雨后的竹林和梧桐树,以及移动小榻坐在庭中的情景,展现了一个宁静而又充满学问的氛围。诗人通过这些细节,表达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以及对知识的追求。整首诗简洁而富有画面感,让人仿佛能够感受到诗人当时的心情和环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