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须咄咄漫书空,未觉人间欠此翁。
黄犊自随谙寂寞,青山亦讳话穷通。
人方怒及水中蟹,我亦冥如天外鸿。
醉眼不知人几品,久将樵牧等三公。

下面是对该首诗的逐句翻译和解释:

  1. 诗句释义
  • “底须咄咄漫书空,未觉人间欠此翁。”
    底须:必须。咄咄:自得其乐的样子。漫:任意。空:指天地万物,这里指世间万事。这两句表达了作者认为世上万物皆为虚无,自己却能超然物外。
  • “黄犊自随谙寂寞,青山亦讳话穷通。”
    黄犊:小牛,比喻年轻人。谙:了解、熟悉。寂寞:孤独、冷清。讳:避讳、回避。这两句描绘了作者与自然亲近的场景,黄犊与青山都显得那么宁静与孤独,仿佛都在回避着人生的穷通之道。
  • “人方怒及水中蟹,我亦冥如天外鸿。”
    人方:当人们正在愤怒的时候。中:中间。蟹:螃蟹,一种水生动物。冥如:仿佛、好像。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慨,如同愤怒的人看到水中的螃蟹,而诗人则如同天空中的鸿雁,超然物外。
  • “醉眼不知人几品,久将樵牧等三公。”
    醉眼:醉酒后的眼睛。品:人品、品质。三公:古代指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泛指高官。这两句反映了诗人对于名利看得很淡,如同醉酒之人无法分辨人的品德高低,也像那些长期从事樵夫、牧人工作的普通人可以与三公并列。
  1. 译文
  • 必须觉得世上一切皆为虚无,我才能超然物外。
  • 黄犊跟随着我,我似乎了解了它的孤独。青山也避开了讨论人生穷通的道路。
  • 当人们愤怒时,他们看到水中的螃蟹;而我则仿佛成了天空中的鸿雁,超然物外。
  • 我喝醉了酒,不知道自己的品质如何,常常把自己比作那些经常做樵夫、牧民工作的人,与三公并列。
  1.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方岳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看得很淡的情感,同时也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中通过对比自己的行为与世人的行为,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超脱。同时,诗人通过对自然界的描绘,抒发了自己的情感,使得诗歌具有了更深的内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