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楫涛江二十春,平生踪迹已成陈。
秋城一别芙蓉老,夜柝几番杨柳新。
社燕欲归仍择木,佛狸不死每惊尘。
如闻露布今三捷,莫遣天骄返只轮。
【注释】
梦平山:诗人自号。
击楫涛江二十春,平生踪迹已成陈:二十年前,我在这里挥动船桨,激流拍岸,那时的雄心壮志,如今都已化为尘土。
秋城一别芙蓉老,夜柝几番杨柳新:秋夜,我与友人在城外相送,分别后,只见城中的芙蓉已经凋零,而城外的杨柳依然绿意盎然。
社燕欲归仍择木,佛狸不死每惊尘:燕子归巢,总要选择一处安全的栖落之地;而敌人却总是死而不僵,每次被打败,又重新集结力量再战。
如闻露布今三捷,莫遣天骄返只轮:我听说朝廷已经取得了三场胜利,请不要让敌人再次卷土重来。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是赠给友人的。首二句点明时间、地点及送别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依依惜别的复杂感情。三四两句写送别时的情景,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关切和祝愿。最后两句以景结情,用典抒怀,寄寓了作者的爱国情怀。
全诗以送别为题,但所写之事,却是送别友人,而不是饯别。从字面上看,似乎有点不伦不类。其实,这首诗并非单纯的送别诗,而是借送别之机来抒发自己的爱国之情。诗人通过回忆当年与友人同舟击楫、乘风破浪的壮志豪情,表达出自己虽遭排挤,但仍不失凌云壮志,渴望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社燕”一句,化用了南朝齐谢朓《咏史》中的名句:“翔鸟鸣北林,潜鱼戏南藻。”意思是说:燕子本应飞回旧巢,但它们却还要择木而居,不肯轻易离去。“佛狸”两句,化用南朝梁刘孝标《广绝交论》中的名句:“若乃龙鳞杂沓,佛狸独存。……使夫虎豹无阶,豺狼易牧,方当摧枯拉朽,灭有遗燎,何难致之于爪牙之下哉。”意思是说:敌人虽然屡次战败,但却依然气焰嚣张,不可轻视。
诗中最后两句“如闻露布今三捷,莫遣天骄返只轮”,语出《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意思是说:听说朝廷已经取得了三场胜利,请不要让敌人再次卷土重来。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关注和对敌人的深深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