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人寂几何年,着我糟丘亦冗员。
寻访雪溪无酒债,主张禊帖有诗权。
千岩秀处书如堵,五月凉时藕似船。
只么拍浮真足矣,底须妄想到花边。
兰亭人寂几何年,着我糟丘亦冗员。
寻访雪溪无酒债,主张禊帖有诗权。
千岩秀处书如堵,五月凉时藕似船。
只么拍浮真足矣,底须妄想到花边。
注释:兰亭:指王羲之的《兰亭序》;糟丘:比喻闲散无用的人;雪溪:借指东晋王羲之的好友谢安;主张:指写诗;拍拖:游水嬉闹。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对友人卢监的和诗进行回应之作。诗人用“兰亭”来代称朋友,并巧妙地将朋友比作“糟丘”,表达了对友人的不满和讽刺。同时,也暗示了诗人自己对世事的看法和态度。
首句“兰亭人寂几何年”,意为兰亭的寂静已经持续了多久?这里通过询问时间的长短,表达了作者对兰亭昔日繁华已逝的感慨。
颔联“寻访雪溪无酒债,主张禊帖有诗权”,则转向了对自然景物的描述。诗人以寻访雪溪为由,实则是在表达自己的隐居生活。同时,通过“无酒债”和“有诗权”的对比,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世俗功名的不屑一顾。
颈联中的“千岩秀处书如堵,五月凉时藕似船”,则是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千岩秀处的美景如同一幅画卷,而五月凉时的荷花又如同一艘小船,都让人陶醉其中。
尾联“只么拍浮真足矣,底须妄想到花边”,则再次回到对世事的反思。诗人认为,只要在自然的怀抱中尽情享受生活,就已足够。而那些不切实际的追求,却只会让人迷失方向。这两句既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淡泊,也体现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整首诗以兰亭为引,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个性和审美追求。同时,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