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草垂杨水底天,半晴半雨作春妍。
幅巾道服篷船坐,不是诗仙即酒仙。
逐句释义与注释:
- 上巳游显亲寺题其壁
- “上巳”指的是传统的春季节日,通常在农历三月上旬,人们会进行春游。
- “显亲寺”可能是指位于某个地区,与显圣相关的寺庙。
- “题其壁”意味着在寺庙的墙壁上题诗留念。
- 整体描述的是春天时去显圣寺游玩并留下了诗句。
- 芳草垂杨水底天
- “芳草”指的是长满花草的地方,这里可能指游人经过的地方。
- “垂杨”是一种杨柳树,常用来比喻柔美的景色或人物。
- “水底天”形容水面如镜,倒映着天空的景象。
- 整体描绘了春天里,人们在芳草丛中行走,周围环境如同水中天一般美丽。
- 半晴半雨作春妍
- “半晴半雨”表示天气既有晴朗又有下雨,春日多变。
- “作春妍”意为春天的美景,这里的“妍”字可以解释为美丽、秀丽。
- 整体表达的是春天多云转晴时的美丽景象。
- 幅巾道服篷船坐
- “幅巾”是一种宽边帽,常用于古代文人雅士。
- “道服”指的是道士所穿的服饰,这里可能暗示诗人的身份或状态。
- “篷船”指的是船上覆盖蓬布的船只,可能是诗人乘坐的交通工具。
- “坐”表达了静态的享受或休息的姿态。
- 整体描述了诗人在春日里乘篷船游览的情景,可能是为了寻找灵感或享受旅途中的静谧。
- 不是诗仙即酒仙
- “诗仙”和“酒仙”都是用来赞美诗人的别称,前者指擅长写诗的仙人,后者指能喝酒吟诗的仙人。
- 这句话表达了对诗人才能的双重肯定,既能够作诗(诗仙),又能够饮酒(酒仙)。
- 整体可能是在赞叹这位诗人不仅文学造诣高深,而且生活情趣丰富,既能吟诗也能饮酒。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上巳节期间游览显亲寺时的心情和所见景象。首句通过对比晴天与雨天的景致,营造出春天多变的氛围。第二句则细腻地描述了春天芳草如茵、垂柳依依的自然景观。第三句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一起乘篷船游园的愉悦时光。最后两句则是对诗人才华的高度赞誉,既称赞他的文学造诣,也赞赏他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悠远,是一首典型的咏春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