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裘偃蹇钓烟沙,不肯云台定等差。
汉室了无尘土在,满江风月自芦花。
羊裘偃蹇钓烟沙,不肯云台定等差。
汉室了无尘土在,满江风月自芦花。
注释:
- 羊裘:指穿着粗劣的羊毛袍子,这里代指隐士或隐逸之人。
- 偃蹇:形容态度高傲,不屈服。
- 钓烟沙:指在烟雾缭绕的沙洲上垂钓,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孤寂的画面。
- 不肯:表示不愿意、不屑一顾的态度。
- 云台:古代帝王所建的楼阁,此处可能指的是高位权力象征。
- 定等差:意味着有等级之分,这里可能指地位的不同或事物的不同。
- 汉室:指汉朝,古代中国的一个朝代。
- 尘土:指世俗的纷扰和尘埃。
- 风月:比喻美好的自然景色或事物。
- 自芦花:意指从芦花中自然生长出来,这里可能指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状态。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和人物形象,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活态度。首句“羊裘偃蹇钓烟沙”,以羊裘作为隐士的象征,形象地描绘了一个在烟雾弥漫的沙滩上悠然垂钓的隐者形象。这种描写不仅展示了隐者的生活方式,也传达了一种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第二句“不肯云台定等差”,进一步强调了隐者的独立精神。在这里,“云台”象征着高位权力的象征,而“定等差”则意味着等级之分,但隐者对此不屑一顾,宁愿保持自己的独立和自由。这种表达方式既体现了隐者的个性,也反映了他们对传统社会等级制度的不满。
第三句“汉室了无尘土在”,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主题。这里的“汉室”代表着汉朝的辉煌历史和繁荣景象,而“无尘土在”则意味着在这个历史背景下,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于表面的繁华和荣耀,而是内心的平静和超脱。这种表达方式既是一种对历史的反思,也是对现代生活的警醒。
最后一句“满江风月自芦花”,则是整首诗的高潮。它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表达了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这里的“风月”既是对大自然的美好描述,也暗含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和思考。而“自芦花”则意味着这种美好是自然而然地生长出来的,不需要人为的修饰和雕琢。这种表达方式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也传达了他对于人生和世界的深刻理解。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物形象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活态度。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