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问秋风八月槎,一蓑欲老水之涯。
笔床茶灶肯同住,毕竟吾宗是作家。
【注释】
采芹亭:相传春秋时孔子为官,在鲁国从政三年后,曾到海滨的一座小亭子去游玩,并在那里采过芹菜。后来人们把这座小亭子称为采芹亭。方教:指诗人的朋友方干。槎(chá斜):木船。茶灶:指煮茶用的炉火。肯:愿意。吾宗:我的家世。作家:指有写作才能的文人。
【译文】
别管秋风八月乘木船,一蓑烟雨任平生。
笔床茶灶愿同住,毕竟我出身是文人。
【赏析】
此诗作于大中祥符二年(公元967年),方干与李郢相遇于长安,相谈十分投机,于是二人结下了深厚友谊。此后,诗人便常去拜访李郢。这首诗就是作者在大中祥符二年(公元967年)初冬与李郢在长安相见时所作。
诗的前两句说:不要问秋风八月乘木船,一叶孤舟任它飘流;也不要说渔翁垂钓归帆晚。这两句话表现了诗人与友人在风月中饮酒赋诗、放浪形骸的生活情趣。“莫问”二字表明诗人洒脱不羁、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秋风”二字点明时间,“八月”二字写时节,“八月槎”即八月木筏,这里指木船,用“秋风”和“八月”来渲染气氛,说明秋高气爽,正是出游的好季节。
三、四句是全诗的关键,也是全诗最精彩的部分。诗人说:一蓑烟雨任平生。意思是说:你只消一蓑斗笠,一根长竿,就可以在水边垂钓,随遇而安,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欲老水之涯”,这是说:你像屈原一样,一生都在水上漂游。“一蓑”即一叶竹笠,“水之涯”指水边或水边的小洲。诗人在这里运用了比喻,将屈原比作渔父,表达了诗人对屈原的崇敬之情。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自己对仕途失意的感慨,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情绪。
诗的最后一句是:笔床茶灶肯同住,毕竟我出身是文人。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既然同是文人,那么就让我们在一起吧!这里的“笔床”是指文房四宝中的笔,“茶灶”是指烹茶的炉灶。这句诗的意思是:我们既然是文人,那么就让我们在一起吧!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整首诗写得情真意切,意境优美。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将自己的生活经历与屈原的生平事迹相结合,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