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复中之兴已高,是非一付与春醪。
向来醉眼略四海,粗记柴桑人姓陶。
诗句释义:
- 时复中之兴已高,是非一付与春醪 - 意思是说,有时候(在山中)感到精神振奋,把一切是非都交给春天的美酒来消解。
- 向来醉眼略四海,粗记柴桑人姓陶 - 意思是说,以前醉酒时只看到天下,对柴桑人的名字却记得模糊不清。
译文:
- 有时候在山中感到精神振奋,一切是非都交给春天的美酒来消解。
- 以前醉酒时只看到天下,对柴桑人的名字却记得模糊不清。
关键词解释及赏析:
- 时复中之兴已高:这里的“兴”指的是兴致、兴趣,“中之兴”指内心的兴趣或追求,“已高”则表示达到了某种高度。整句意为有时在山中会感到精神焕发,对外界事物的兴趣大增。
- 是非一付与春醪:这里的“付”是交给的意思,“春醪”是一种美酒,常用来形容春天的气息和美好时光。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山中感到的精神振奋,将一切的是非都交给了春天的美酒来消解,享受当下的美好时光。
- 向来醉眼略四海:这里的“向来”表示过去,“醉眼”指的是喝醉后的眼睛,“略四海”意味着只看到天下。整句表达了诗人过去的饮酒经历,他沉醉于美酒之中,只是看到了天下的景象,而忘记了其他的细节。
- 粗记柴桑人姓陶:这里的“粗记”表示记忆模糊,“柴桑”是一个地名,“人姓陶”则是提及一个人的名字。这句诗可能是诗人对过去某个事件的记忆模糊,只记得那人姓陶,但对具体的事件或细节却记不清楚。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山中的感受和经历,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诗中的“春醪”和“柴桑人姓陶”等关键词,不仅增添了诗歌的意境和深度,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生活和自然的感悟。通过对这些关键词的解读和赏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中的意境和情感,感受到诗人所表达的那份超然物外的态度和对生活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