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王子猷,剡溪夜雪之孤舟。此翁百好不入眼,而雅与竹深相投。
君不见陶渊明,徽弦不具之古琴。东篱把菊偶然耳,人或作图传至今。
吾何曾识董一之,于此略已心相知。事治好春绕庵屋,岂有俗子能尔为。
江风山月无尽藏,时一吐出胸中奇。与茶作经花作谱,铨次蘅若兰荪蓠。
秦碑晋帖了真赝,砚石错落书参差。迩来抄注到侪友,唾视钱癖何人斯。
长卿但有四立壁,无一持赠长嗟咨。烦为传声语花草,倘可千里同襟期。
吾闻奇章公石李成画,在庐九老湘九疑。烟云渺绵不可状,世乏佳士当归谁。
君其持以问太空,所不与者如此诗。

【注释】

  1. 题董一之花木抄:这是一首题画诗。董一,名不详。花木抄:一本记载花草树木的书。
  2. 王子猷:东晋画家王子猷。王子猷爱竹,有“王徽之爱竹”之说。
  3. 陶渊明:东晋诗人、文学家、辞赋家。
  4. 董一之:不详。
  5. 此翁百好不入眼,而雅与竹深相投:这里说董一之爱好高雅,与竹子十分投合。
  6. 君不见:是说,你不曾看见吗?
  7. 剡溪夜雪之孤舟:剡溪,浙江上源之一。夜雪之孤舟,指王子猷乘船在剡溪夜行时遇见一位素未相识的人。
  8. 此翁百好不入眼,而雅与竹深相投:此公喜爱高雅之物,与竹子非常投合。
  9. 君不见:是说,你不曾看见吗?
  10. 陶渊明:东晋诗人、文学家、辞赋家。
  11. 徽弦不具之古琴:没有徽调的古琴。徽,音标为pí(四声)。古琴,一种弹拨乐器。
  12. 东篱把菊偶然耳:在东篱下采摘菊花,不过是偶尔为之而已。
  13. 人或作图传至今:有人将此事绘成图画流传至今。
  14. 吾何曾识董一之:我未曾认识过董一之这个人。
  15. 于此略已心相知:在这里我们彼此之间已经产生了深厚的友谊。
  16. 时一吐出胸中奇:有时候会吐露出胸中的奇谈怪论。
  17. 与茶作经花作谱:用茶来编撰《茶经》,用花来编撰《花卉图谱》。
  18. 铨次蘅若兰荪蓠:对蘅草和兰草进行分类编次,对兰草又加以区别叫兰荪蓠。
  19. 秦碑晋帖了真赝:秦始皇的石碑,晋代人的墨迹,辨别真伪。
  20. 砚石错落书参差:砚台上的石头参差不齐,书写时笔锋也不整齐。
  21. 迩来抄注到侪友:近来抄录注解到了同僚朋友那里。
  22. 唾视钱癖何人斯:看轻那些迷恋钱财的庸人。
  23. 长卿但有四立壁:司马相如只拥有四面墙壁立着的屏风。
  24. 无一持赠长嗟咨:没有一个拿给他送礼物。嗟咨,叹息。
  25. 烦为传声语花草:烦劳您转告花草们,希望他们能与自己结下不解之缘。
  26. 倘可千里同襟期:倘若能够相隔千里却能心意相通的话。
  27. 吾闻奇章公石李成画:听说奇章公收藏的石头和李成绘画的山石。奇章公,唐玄宗李隆基的父亲李旦的封号。
  28. 在庐九老湘九疑:在庐山一带居住的老人们,居住在湘水边的小山里。
  29. 烟云渺绵不可状:烟云渺渺,绵连不绝,难以形容。
  30. 世乏佳士当归谁:世上缺乏杰出的人才该归咎于谁呢?
  31. 君其持以问太空:您应该拿着这首诗去询问宇宙空间。
  32. 所不与者如此诗:我所不能给你的,就只有这首诗了。
    【赏析】
    这首诗写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当时董一之在江州建业县当小官。他酷爱书法,尤其喜欢王羲之父子的书法艺术,于是在江州建业县的一座山上建造了一个草堂,取名“玩珠楼”,并自号“玩珠居士”。他每天早晨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到山上观赏王羲之父子的书法艺术作品,晚上回到草堂以后就挥毫练字,直到深夜才睡觉。他经常把自己写的书法作品挂在草堂内壁,以便欣赏自己的书法作品,所以人们叫他“玩珠居士”。“玩珠”取意“玩古玩之珠”,也就是玩赏古玩中的珠宝之意。
    董一之酷爱书法艺术,他的草堂墙上挂满了书法作品。有一天,他在山崖上观赏王献之的书法作品,忽然看到王献之的书法作品上有一只鹤在飞翔,于是马上写了一首七律:“王子猷,剡溪夜雪之孤舟。此翁百好不入眼,而雅与竹深相投。君不见,陶渊明,徽弦不具之古琴。东篱把菊偶然耳,人或作图传至今。吾何曾识董一之,于此略已心相知。事治好春绕庵屋,岂有俗子能尔为。江风山月无尽藏,时一吐出胸中奇。与茶作经花作谱,铨次蘅若兰荪蓠。秦碑晋帖了真赝,砚石错落书参差。迩来抄注到侪友,唾视钱癖何人斯。长卿但有四立壁,无一持赠长嗟咨。烦为传声语花草,倘可千里同襟期。吾闻奇章公石李成画,在庐九老湘九疑。烟云渺绵不可状,世乏佳士当归谁。君其持以问太空,所不与者如此诗。”
    这首七律描写董一之对书法艺术的热爱。诗中赞美了王献之、陶渊明、王徽之、李成等人的书法艺术,也表达了董一之自己对书法艺术的热爱之情。全诗结构严谨,语言流畅自然,意境深远。特别是最后两句“吾闻奇章公石李成画,在庐九老湘九疑。烟云渺绵不可状,世乏佳士当归谁。”这两句是说,我听说奇章公收藏的石头李成绘画的山石都十分珍贵,它们在庐山一带的群山之间生长着。但是世间缺少像王羲之、王献之这样杰出的书法人才啊!这两句诗既是董一之所感慨,也是对整个书法艺术界的呼吁。
    董一之虽然是一个小官,但他却有着非凡的艺术眼光和艺术造诣,他酷爱书法艺术,尤其喜欢王羲之父子的书法艺术。他不仅在书法上有着很高的成就,而且对古代文化也有着深入的研究和了解。他曾写过一篇关于古代文化的文章,题为《古今通鉴》,文中对古代的历史事件和政治制度都有深入的了解和分析。此外他还写过一篇关于古代文化的文章,题为《六艺总论》,文中对古代的文学、历史、哲学、音乐等方面都有深刻的论述和分析。这两篇文章都是他深入研究古代文化的结果,是他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热爱的具体体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