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翁短衫情,此语差足据。
为爱松风亭,朝云已仙去。

【赏析】

罗浮山梅,古称“东阳腊”。相传为唐开元间,天竺僧惠能从广东罗浮山带来。宋苏轼《和子由踏雪次韵》云:“雪堂新作罗浮梦,玉树应须是此梅。”可见罗浮梅之盛名,非一日之寒。罗浮山梅花盛开时节在冬末春初,正值岁首,故有“岁寒三友”之一的梅,与“岁暮天寒见素光”的竹,“凌寒独自开”的兰,同列于“四君子”。

“坡翁短衫情”,坡翁指北宋大文豪苏轼。苏轼在惠州任职时,常穿一袭短衫,以表示自己清贫自奉、不慕荣利的情怀。“短衫”二字,既点出东坡的身份地位,又暗示其生活处境;“此语差足据”,意谓这种清贫自守的生活态度是值得称道的。“差”字,在这里是勉强、稍微的意思。东坡虽身处逆境,但内心却十分坦荡,对贫困生活的清高态度,也正体现出他旷达超脱、不与俗世纠缠的精神境界。

“为爱松风亭,朝云已仙去”,松风亭位于惠州西南隅,因苏轼曾在此建亭读书而得名。苏轼在惠州期间,曾与好友王巩结伴游赏松风亭,并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朝云”即秦观(秦少游),字太虚,号淮海居士,徐州人。秦观与苏轼相知最深,两人交往甚密,秦观亦工诗词,尤长于写词。他的词,婉约清丽,感情真挚细腻,在苏轼门下受业。后来秦观与黄庭坚一起参加科举考试,结果都落第了。仕途受挫的打击使他心情抑郁,最终英年早逝。秦观的词,在苏轼门下学得不少。这首词就是他在惠州时所作。词中说:“为爱松风亭,朝云已仙去。”“朝云”指王巩的小妾朝云。苏轼与王巩相知极深,王巩曾为苏东坡设宴款待,二人畅谈至夜方散。东坡送王巩到江边分手,王巩泪如雨下,东坡亦为之动容。王巩后来病逝,苏轼赋诗悼念,其中有云:“我欲上江楼,送君歌一曲。霜月明静夜,水风响空谷。”东坡对王巩的感情如此深厚,以至于他后来在《祭王定国文》中说:“某每读定国所寄书,未尝不流涕也。定国为人至孝,其于亲也笃。今不幸先定国而终,某是以悲之。”东坡对王巩的深情厚谊由此可见一斑。

东坡与王巩分手后,不久就离开惠州返回朝廷做官。临行前,他来到松风亭与王巩告别,并赋《和子由踏雪次韵》:“雪堂新作罗浮梦,玉树应须此梅花。何似乘舟江上住,孤城无浪听潺潺。”“玉树”,指王巩。东坡与王巩分别之时,正是新春将至之际,梅花盛开,红白相映,分外妖冶动人。东坡此时的心情,正如他所吟咏的那样:“雪堂新作罗浮梦,玉树应须此梅花。何似乘舟江上住,孤城无浪听潺潺。”然而,好景不长,东坡很快便被贬谪到岭南的惠州、儋州一带。这次被贬,对他打击极大。他写下了许多抒发愤懑不平的诗句,其中最为著名的一首便是《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东坡在惠州期间,也曾写过几首与梅花有关的诗作。其中一首题为《和子由踏雪次韵》:“雪堂新作罗浮梦,玉树应须此梅花。何似乘舟江上住,孤城无浪听潺潺。”这首诗的题旨与《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相同。不过,东坡此时的心境与赤壁之战时的周瑜已不可同日而语了。他此时已被贬谪到惠州、儋州一带,心情极度郁闷。因此,他写的这首《和子由踏雪次韵》虽然也是一首咏雪之作,但其中的意境已经完全不同了。

【注释】

坡翁:指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和政治家苏轼(苏东坡)。

短衫:指东坡自己穿的短衣服。

差足:勉强可以称得上。

松风亭:位于惠州西南的一座亭子。

朝云:指秦观(秦少游)。

此语差足据: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这种清贫自守的生活态度是值得称道的。

差:勉强;仅仅。

为爱人:为了喜爱松风亭。

仙去:死去了。

【译文】

坡翁身穿一件短衫,这种清贫自守的生活方式是值得称道的。

为喜爱松风亭,朝云已经死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